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52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王昭君(翦伯赞)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两个兄弟民族的和解,不能说不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而王昭君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角色。
当然,汉元帝的政府不会把它的全部匈奴使命交给这个年轻的、没有实际政治经验的姑娘,他们知道,在这个姑娘后面,还有一条万里长城。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昭君出塞是汉王朝用真人真事表演的一出滑稽剧,以此作为战争中的插曲。应该指出,昭君出塞这件事,对于汉王朝来说,是一个政策的转变,即从战争政策回到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民族友好关系,主要地是通过两种办法,或者是质之以盟誓,或者是申之以婚姻,后者就是和亲。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地是和亲政策,只有在这种政策不能发生效果的时候,才采取战争政策。因此,他们对昭君出塞是非常重视的。史载汉元帝为了纪念这次和亲而改元竟宁,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的发展是符合于汉王朝的期望的,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一直到王莽执政时期,由于王莽的政府推行一种分化匈奴人的政策,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才受到损害。
五十年的和平,在历史上不是一件小事,而这五十年的和平是与昭君出塞有密切关系的。当然这种和平的出现,不完全是王昭君个人的作用。作为一个个人,不论她生得如何美貌,也不论她具有多大的政治才能,都不能转移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匈奴统治集团的政治方向,至多只能从匈奴单于获得对她个人的宠爱和信任。西汉初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西汉初,尽管汉王朝不断地与匈奴单于和亲,但并没有因此而免于匈奴部落贵族的侵袭,只是没有使这种侵袭发展成为真正的战争而已。
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恢复,是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一世纪所形成的客观形势的必然趋势。当时的客观形势是:一方面匈奴已经由于部落贵族之间的分裂而趋于衰落;另一方面,汉王朝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的末期。在这种形势下,双方都无力发动侵略对方的战争,特别是双方的人民,都迫切地想望和平。甚至一部分匈奴贵族也由于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而感到必须与汉王朝和解才能稳定自己在匈奴中的统治地位。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决定款塞入朝,和汉王朝恢复友好关系,就是接受以匈奴贵族左伊秩訾王为首的主和派的意见。
和平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就得出班固所说的“和亲无益”的结论。不可想象,假如当时的汉王朝拒绝与匈奴和亲,单靠历史的必然性,就可以自动地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
史实证明,在昭君出塞前,这种形势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因此而导致和平,甚至在呼韩邪单于两度入朝以后,汉王朝还不得不在它的西北边境线上保持相当的军事戒备。
和亲以后,情形就不同了。史载汉元帝以王昭君赐呼韩邪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之民。”虽然汉王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从此以后,双方都从思想上撤消了仇恨的堡垒。燃烧了一个世纪的烽火熄灭了。出现在西北边境线上的是和平居民的炊烟。
1、关于“和亲政策”的评述,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和亲政策是比战争政策好得多的、在发展民族关系方面唯一行之有效的最好的办法。
B、关于“和亲政策”,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评价。
C、汉王朝政府不可能把和平的全部希望寄托给并没有政治经验的出塞者,因此“和亲政策”不过是战争政策的前奏曲。
D、匈奴单于可以给和亲者以个人的宠爱和信任,但决不会因此就转移统治集团的政治方向,因此“和亲无益”是无庸置疑的。
2、关于“昭君出塞 ”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说,错误的一项是:( )
①“昭君出塞 ”这一历史事件是汉王朝的民族政策由战争政策转变为和亲政策的一个标志。
②“昭君出塞”的成功除了当时具备了民族和解的历史条件外,还因为在她后面有一条万里长城。
③从汉元帝因为“昭君出塞”而改元“竟宁”(从此边境安宁),说明汉王朝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视和希望。
④“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有力的证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
⑤“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如果不是因为王莽的反对和破坏,其历史作用无疑会更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⑤
3、昭君出塞前后,“民族关系”得到改善,关于其历史条件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和匈奴两边的人民饱经战争痛苦,认识到汉初几次和亲的成功经验,具有了和平的强烈愿望。
B、汉和匈奴王朝都在政治上失去了强势状态,双方都无力发动战争。
C、汉和匈奴双方的统治者都有与对方和平相处从而获得时间化解内部矛盾、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
D、汉和匈奴双方都在边境上保持了相当的军事戒备。
4、下列关于本文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汉元帝重视“ 昭君出塞” ,为此改元“竟宁”,希望边境从此安宁 ;同样的道理,史载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阙氏(皇后),也是对她寄予希望,说明汉和匈奴双方都有和平的意愿。
B、不可想象,假如没有“昭君出塞”,单靠民族关系改善的历史必然性,就可以自动地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同样,如果缺乏民族和解的历史条件,仅仅依靠“昭君出塞”这一和亲举措也不能企求长期的和平。
C、在西汉初,尽管汉王朝不断地与匈奴单于和亲,但并没有因此而免于匈奴部落贵族的侵袭;同理,“昭君出塞”也不能改变匈奴王朝的政治方向,说明“和亲无益”的结论是有充分理由的。
D、呼韩邪单于两度入朝以后,汉王朝还不得不在它的西北边境线上保持相当的军事戒备,可见“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关于王昭君(翦伯赞)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