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至2005年10月,中法两国先后在对方首都举办“中国文化年”和“法国文化年”。对此现象产生的背景表述中,最主要的是( )
“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这个国家是 ( )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对1550-1650年这一时期有过如下描述:“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该“良机”出现主要得益于 ( )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
武昌起义的枪声刚刚停息,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不久扫荡这座中南重镇。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喀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