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是德国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关键时期,其经济迅猛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是
《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