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年~1795年)是清王朝的兴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简析“康乾盛世”是怎样形成的?试从这一时期西欧和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趋势说明这一盛世景象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1)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下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2)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请回答: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你结合上述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3)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这表明一个雅典人自20岁成为公民起,要参政10年后才具备担任公职人员的资格。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上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筒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不看完不休息。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的执行这些法律。(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提示:两种政治制度迥然不同,一个是民主,一个是专制,“基本特点”“决策机构可人”要依据材料分析并从二者截然相反的角度思考,二者存在的“政治基础”要从各自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状况分析;“存在合理性”要从各自积极作用方面分析思考。(2)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运行程序及说明的问题是什么?(3) 哪个国家的政体是材料四的典型反映?请用最精确的文字概括材料四中三者之间的关系。(4) 根据材料五的叙述,对比材料三、材料四两个国家的权力运作模式你有何认识?你认为哪一种模式更有利?
阅读下列材料: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词,指出“合作”也是时代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 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州启示》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谋合作”。(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4分)“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4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10分)
(13分)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________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材料三: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l9%,美国12%,德国l3%,法国17%。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材料四:世界贸易总额(1)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什么会觉得“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1分)(2)材料二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3分)(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Laws)和制度(Institutions),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4分)(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切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3)如果你同意"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4)根据材料三,我们从乾隆帝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