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2日全国人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见了印尼地方代表理事会主席吉南亚尔。吴邦国强调,中国全国人大愿与包括地方代表理事会在内的印尼议会加强各层次友好交往,为增进人民友谊,加深政治互信,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材料一:西部是我国两大河流的源头。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而不知道自然还会报复人类。近几十年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致使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长江上游每年冲向长江的泥沙多达6.8亿吨,造成了严重的恶果。材料二:中央指出,西部大开发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林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大退耕还林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力度,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哲理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怎样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共北京市委领导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围绕推动“人文奥运”这个重要任务,加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首都各界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大学生联合发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议书;小学生自编“八荣八耻”新童谣在校园朗朗诵读;王府井街设立的近百项交流展示及利民活动的实践点展现了首都人民昂扬向上的道德风貌……(1)简要分析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首都精神风貌的哲学依据。(2)请谈谈你对党的各级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看法。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厄尔尼诺、拉尼娜、赤潮现象的出现,洪涝灾害、泥石流、酸雨的频发,土地荒漠化的加速,以及蝗虫肆虐、鼠害蔓延,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也在为种种过失而付出代价。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1)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2)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人一般都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也许是相反,不是经济发达了人才变好,而是先有一帮守规矩、讲诚信的好人,然后才有发达的经济,即“知礼节而仓廪实”。请简要评价上述观点。
近年来,因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洪灾、旱灾、震灾、雪灾等,一方面全国上下慷慨捐赠,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和个人借机大发不义之财,造成了极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1)上述两种情况反映了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两种情况共同揭示了什么道理?(2)谈谈你对问题(1)结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