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们提交大会的议案中,“关注民生”的提案所占比例最大,百姓们普遍关心物价、医改、住房、就业、农村医疗制度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材料二:在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据此回答: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2005年7月4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2)说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2005年10月1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据悉,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政府文告。白皮书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简要分析材料中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例如,我国人均国土面积0.8公顷,人均耕地0.11公顷,人均草地0.33公顷,人均森林面积0.1公顷,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29%、40%、50%、17%;人均原油可采储量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 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89.8吨,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4.5%、50%。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1)运用有关经济常识,说明怎样才能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正确性。 (3)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阐述如何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以凝练的语言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精髓,既重申了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全方位友好等基本原则,也突出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讲话指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简要回答中国外交政策的精髓(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2006年上半年,国内许多城市住房价格持续上涨,已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和经济稳定。继国务院出台六条措施以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之后,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十五条细则措施,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和稳定住房价格。请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