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暂刺史。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 干:求
B.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 但:但是
C.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贻:留下
D.故事皆搢笏于带 故事:旧例,成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B.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悠悠之谈,何足虑也 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
C.时张说为中书令 D.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
常荐九龄堪为学士 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
7.下列句子每三句编为一组,全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的一组是 (3分)
①此子必能致远 ②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③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④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⑤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⑥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九龄年幼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B.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有权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于是借机提拔了自己亲信的官员,张九龄给他提出建议,结果未被采纳。
C.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的时候,常常推荐张九龄,认为他才能卓著,可以担任集贤院学士,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当时就同意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D.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妒忌张九龄的才能,所以用牛仙客的事情设计陷害他,结果张九龄上当,被罢免了知政事的职务。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时 御 史 中 丞 宇 文 融 方 知 田 户 之 事 每 有 所 奏 说 多 建 议 违 之 融 亦 以 此 不 平 于 说 九 龄 复 劝 说 为 备 说 又 不 从 其 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②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