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
“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A.登,升 |
B.驾,坐,骑 |
C.凭借,趁着 |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
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②旦日,客从外来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
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
A.觉今是而昨非 |
B.是己而非人 |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D.无乃尔是过与 |
E.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F.定国是之诏既下
G.惟利是图 H.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 |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
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
去来兮辞 B.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于是辞相印不拜
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
B.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D.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
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B.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臣之所好者,道也
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
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
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
C.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
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E.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F.斯固百世之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