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8.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教训
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有过人之节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B.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其孰能讥之乎
C.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以乱易整,不武
D.油然而不怪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下列各项中的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③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④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⑤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⑥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文章的主旨在于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12.(1)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译文:
②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译文:
③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译文:
(2)请用斜线“/”为下面的文言断句。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巢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