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一战对世界的影响有①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④和平主义思潮将在世界盛行一时
一战期间,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邱吉尔向首相慷慨陈词:“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由英国人发明的“新兵器”首次应用于一战是在
一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就提出,为应付来自东西两面的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可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用6~8个星期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国,有人说这就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但使得这一构想最终破产的战役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