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62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4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②见,是无世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③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④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注释:(1)队:(zhuì)通"坠"("队"的本义就是坠落)。
(2)党:(tǎng)通"倘",偶或,偶尔。
(3)雩:(yú)求雨,指古代求雨时举行的祭祀活动。
(4)文:文饰,装饰。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倍道而妄行。倍:通"背",违背  妄:胡乱,不合理
B.畜积收臧于秋冬。畜:牲畜  臧:通"藏",储存
C.怪星之党见。党:通"倘",偶尔  见:通"现",出现
D.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是:这  常:通"尝",曾经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B.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C.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
D.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B.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C.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D.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
14.下面对本文各段意思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论述天道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人们要想社会富足安定,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节约用度,增加物质储备。
B.第二段从天象、时令和地利三个方面,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说明治乱与自然无关。
C.第三段说明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D.第四段指出人们针对自然现象所做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是对政治的一种装饰,如果认为真有神灵就非常有害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4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