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麓山国际等四校联考九年级上期第二次限时训练历史试卷
《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是( )
A.古埃及 | B.古巴比伦 |
C.古印度 | D.古中国 |
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是: ( )
A.杠杆原理的发现 | B.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
C.《荷马史诗》 | D.《天方夜谭》 |
《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 “(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到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雅典( )
A.物产丰富 | B.称霸地中海 |
C.海上交通便利 | D.工商业非常发达 |
以下宗教诞生在亚洲的有( )
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④道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建筑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与麦加清真寺这一圣寺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基督教 |
B.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
C.“真主”、穆斯林 |
D.释迦牟尼 |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马可·波罗行纪》 | B.《天方夜谭》 |
C.《荷马史诗》 | D.《神曲》 |
“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引起这一变化的是 ( )
A.亚历山大东征 | B.新航路开辟 |
C.文艺复兴发生 | D.启蒙运动兴起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幅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 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没有称赞到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 B.郑和下西洋 |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主要指: ( )
A.私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 |
B.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
C.公有制经济取代私有制经济 |
D.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
关于《人权宣言》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的重要文件 |
B.它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颁布的 |
C.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可以侵犯 |
D.它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
A.攻占巴士底狱 |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C.雅各宾派专政 | D.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
恩格斯说:“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他降低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下列哪项最能说明恩格斯的论断( )
A.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 | B.与反法同盟作战 |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D.颁布拿破仑《法典》 |
“三角贸易”能够盛行的最主要客观便利条件是( )
A.买卖奴隶利润很大 | B.美洲种植园急需劳动力 |
C.欧洲殖民国家造船业发达 | D.新航路的开辟 |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C.表现了伟大的创新精神 |
D.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 |
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动意味着( )
A.蓄奴州数目增加 | B.公开分裂国家 |
C.美国内战爆发 | 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
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殖民国家的民族英雄是( )
①华盛顿 ②玻利瓦尔 ③林则徐 ④章西女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到明天,International就一定能实现。”这首无产阶级战歌产生于( )
A.法国大革命时期 |
B.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
C.巴黎公社失败后 |
D.十月革命胜利后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
①《人权宣言》 ②《权利法案》 ③《独立宣言》 ④《法典》 ⑤1787年宪法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西欧查理·马特改革后形成的等级制度实质上都是封建等级制度。
(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玻利瓦尔率领起义队伍,解放了南美洲的殖民地。他后来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主要围绕着是否成立联邦政府的问题。
(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三个法律性文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 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但成本却带来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下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人类在享受便利能源之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对减少。”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的重大发明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的能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材料三的作者对人类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共产党宣言》之间有什么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材料二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1861年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日本这次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二涉及的改革中最有远见的措施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两国与英、法、美三国分别是通过哪两种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两次政治运动对这两种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美国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奇迹,成为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美国的崛起令人深思。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开展主题为“美国的崛起”的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资料】
材料 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在美国历史上惟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经济和人口的优势,更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顾知识】
(1)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2)美国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它最初发展的过程中,扫除了两大障碍。两大障碍分别是什么?
【探究问题】
(3)与材料中的两位人物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人物和事件的学习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崛起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崛起的经验对当今中国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