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
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能发生DNA的转录过程 |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如图是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 B.三个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
C.三个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 D.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
B.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
C.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
D.在控制有害动物时,种群数量控制在“K/2”值左右最有效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眼镜蛇是一个眼镜蛇种群 |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基粒 |
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 |
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 |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
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 |
下列生命活动中,一定会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育受精卵获得桑椹胚 |
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C.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培养获得大量抗体 |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马铃薯茎尖获得脱毒苗 |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Ⅲ-2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 |
B.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
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
D.Ⅱ-3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来自Ⅰ-1 |
(16分)菊苣是生长在林下、高产优质的饲用牧草。巨桉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为研究这些物质对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先将长势一致的菊苣
幼苗移植到巨桉凋落叶含量不同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见
下表。请分析回答:
分组处理 |
菊苣幼苗生理指标 |
||||
土壤中凋落叶含量 (g/盆) |
植株干重 (g/10株) |
光合色素含量 (mg/g叶) |
形成C3的效率 (molCO2/m2 /s) |
净光合速率 (molCO2/m2 /s) |
|
对照组 |
0 |
7.78 |
2.74 |
0.040 |
9.77 |
实验组l |
30 |
3.60 |
2.28 |
0.040 |
7.96 |
实验组2 |
90 |
1.14 |
1.20 |
0.028 |
4.76 |
(1)细胞内参与光反应的酶分布在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与菊苣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大小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
(2)实验组1与对照组相比,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 。可能的原因是: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使 含量降低,直接导致 反应减弱。
(3)实验组2与实验组1相比,菊苣幼苗净光合速率受影响的原因还可能是:当巨桉凋落叶含量高时会抑制 的过程,直接导致 反应减弱。
如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 ,刺激了图一中 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 ,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 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水盐平衡过程是 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 (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是 。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_____________。它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的眼色与翅形两对性状的遗传会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
(5)用一对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产生无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16分)土壤中生活着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组合 |
材料处理 |
土壤湿度控制 |
温度(℃) |
实验现象 |
甲 |
灭菌 |
湿润 |
20 |
落叶不分解 |
乙 |
不灭菌 |
湿润 |
20 |
落叶分解较快 |
丙 |
不灭菌 |
湿润 |
5 |
落叶分解较慢 |
丁 |
不灭菌 |
较干燥 |
20 |
X |
(1)该实验对照组是 ;上表中X是 。
(2)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① ;
② 。
(3)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作出假设: 。
②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淀粉糊、恒温箱、烧杯若干、试管若干、碘液、斐林试剂等
③主要的实验步骤:
a.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为A、B,放入 。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
b.在恒温箱(20℃左右)下放置几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A1、A2、B1、B2。
c.在A1、B1试管中加入碘液,在A2、B2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进行沸水浴。
d.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④实验现象:
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