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 (    )

A.整体性 B.整体性与差异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世界不同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近年来,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02-13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
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中国地理区域图” ,回答下列小题。

在四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确定甲乙两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势因素 C.季风因素 D.气候因素

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图中哪个区域的景观(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该地森林资源的生态意义主要是(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某次马拉松比赛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    )

A.RS B.GPS+RS
C.GPS+GIS D.GIS+RS

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计算机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数据(    )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纬度、海拔
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台风卫星云图主要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台风过境后农作物受损状况的实时观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从最多时的1780多条,减少到约600条,照此预侧,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

A.雨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河流水

坎儿井是新疆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取水是为了(    )

A.利于灌溉 B.避免蒸发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该地区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
B.地下水含糖分多
C.土壤中含糖分多
D.温差小,利于植物糖分积累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管理不善,夏季暴雨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大小明显存在______和_____的空间差异现象。请分别叙述引起其差异现象的农业区位原因。
(2)我国不同时段自然地理条件变化引起了农业产值的变化。
在空间差异上:自然条件变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最明显的地区是_____;
在时间上,从1979~2002年我国自然条件中, ______区位因素引起了农业产值的波动变化。
(3)2002年,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西南、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外)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值基本相同。这是由于_________(双选)区位因素变化的缘故。
A 全球变暖    B.市场条件    C.科技水平    D.交通条件    E农业政策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
材料二 此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1)森林资源的全球性环境效益包括哪些方面?
(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