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笑(xī)胆(què)深痛疾(wù)
B.首(jī)默(jiān)广无垠(mào)
C.管(shù)璨(cuǐ)期期艾(yì)
D.酬(hè)蜒(wān)美味佳(yáo)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凛冽翻来复去胜气凌人
B.憔悴美不胜收拖泥带水
C.狼藉粗制烂造顾名思意
D.籍贯莫衷一事左右逢源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今天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数学居然不及格,想到晚上要回家面对父母,我心里感到诚惶诚恐
B.除了为满洲贵族拍摄正襟危坐的传统肖像,汤姆森还在街上辛苦行走,为英国好奇的公众拍摄中国的异域风土人情。
C.新加坡年轻一代的华人由于接触英语的频率远胜于华语,因此大部分人的英语能力相形见绌
D.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应该令行禁止,表里如一,不能有八面玲珑的性格。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人人的参与。
B.张旭的草书,正如韩愈所说的,“变动犹鬼神。”
C.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D.我看见水中浮着很大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和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城区慈悲庵内建有陶然亭,清代翁方纲为陶然亭撰写对联,上联是“烟笼古寺无人到”,下联应是

A.慈悲弥陀有佛来 B.晨钟暮鼓有罄鸣
C.树倚深堂有月来 D.陶然新亭有仙来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傍晚,我们下榻于一家水边旅社。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处,一只木船正徐徐朝我们驶来,那直立船头形似沈从文笔下祖父的老者,那蹲在老者身旁宛若翠翠的苗族姑娘,连同这酷似茶峒的古城,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中。
①尤其是那静静流淌的沱江,在落日的余晖映衬下,泛出金灿灿的光,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②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③推开窗户,尽目远眺,凤凰古城的风光尽收眼底。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作家作品是同一朝代的是
①《小石潭记》 ②《送东阳马生序》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杜牧   ⑤苏轼   ⑥范仲淹

A.②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4)《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对自己的文才“引以为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作家。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写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___________________苦难和坎坷的人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后面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填空。
(1)《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一句中“以”是“把”的意思。选文中“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乐”是“快乐”的意思,《醉翁亭记》“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加点的“乐”是“以……为乐”的意思。选文中“心乐之”一句中“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往来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折蛇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下面是有关小石潭水描写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对小石潭水进行了描写。听觉上,“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小石潭流水的清脆悦耳;视觉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正面描写潭水之清,游鱼及其影子则是从侧面描写潭水之清。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走不出阿妈的目光》,完成后面问题。(共15分)
走不出阿妈的目光
李光彪
①我走了。走出了那个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小山村,可我仍无法走出那段挂满温馨情结的童年。
②从我记事起,山村的第一声鸡啼是阿妈舂米的棒槌引叫的;山村的黎明是阿妈推磨的扁担摇醒的;山村的挑水路是阿妈的第一挑水泼湿的……
③当我的嘴角还挂着一串梦呓时,阿妈走来了,朝我轻轻地呼唤几声,便用她那麻粟柴般的手,把我抱到热烘烘的火塘边,给我从头到脚穿上,又一把一把帮我洗脸。然后,把火塘里烤得喷香的饭团,或是洋芋、红薯扒出来,用菜叶包好,塞进书包,挎在我的肩上,又扶扶我头上的帽子,拉拉我的衣角,絮絮叨叨地对我说:“到学堂里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写字,莫跟人家闹,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井吮不干的乳泉,很深、很深……
④当明月铺满院子,满天星斗眨着眼睛时,阿妈回来了。背上不是背一捆柴草,就是背一只竹篮;肩上不是挑一对桶,就是扛一把锄头;围腰带上不是别一把镰刀,就是别一把小菜锄;围腰布里经常兜着我爱吃的野果,手袖裤管里时不时卷着我喜欢的蚱蜢、水母鸡。一进门,就忙着去喂那些打瞌睡的鸡和拱栅门的猪。三扒两咽吃完饭,又忙着拣洗第二天吃的菜,剁第二天的猪食。直到我做完作业,瞌睡时,阿妈才放下手里的活计,倒水帮我洗脚,抱我上床,在我的脸上边亲边说:“乖乖,听妈的话,明天给你捏个大饭团……”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盏灯,把我的眼前照得很亮、很亮……
⑤有一天,当我从村头老爷爷家的院墙上偷回三个石榴,塞给阿妈时,阿妈脸一垮,一巴掌打掉了我手里的石榴,用吆鸡棍一步一棍打着我走向村头的老爷爷道歉。回到家里,阿妈见到我脚杆上青一股、红一股的棍痕时,又心疼地哭了。并不停地教训我:“人穷三代、良心莫坏,从小脚手要干净,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条鞭子,抽得我很疼、很疼……
⑥当我一天天在阿妈的呵护下长大,开始离家住校读初中,每个星期回来背柴米时,阿妈总会用那双麻粟柴般的手给我洗涤衣服,在那盏猫眼睛一样的煤油灯下,缝补到深更半夜。第二天就早早地帮我装好油米柴菜,然后往肩上一挎,把我送出村子很远,才让我背上柴米篮,又絮絮叨叨对我说:“世上有三苦,读书赶马做豆腐,到学堂好好念书,莫像阿妈睁眼瞎,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根线,把我的心拴得很牢、很牢……
⑦那年,当我要到州城读中专时,阿妈还是像以前那样,用盐煎些蚕豆、豌豆,炒些葵花子、瓜子,备些炒面、腌菜、鸡蛋,大瓶小袋,鼓鼓囊囊塞得一大包,絮絮叨叨地对我说:“到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写字,莫跟人家闹,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把火,烧得我的心很烫,很烫……
⑧当工作几年后的我,把一个城里的姑娘领回家里时,阿妈高兴得杀了家里那只蛋头最长的母鸡。临走时,仍絮絮叨叨地对我说:“你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是从我这双奶头上抹下来的。现在就你还没成葫芦没成瓢的,妈心头挂着呢。以后,你结婚请客用的猪鸡,妈会喂给你呢……”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条洒满阳光的路,很宽、很宽……
⑨如今,我走过幼稚,走过无知,走出火塘,走出山外,可我仍走不出阿妈那目不识丁的目光……
阿妈不同的目光蕴含着不同的意味。阅读文章⑥—⑧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阿妈的目光
蕴含的意味
像两根线

像两把火

③[来
是希望

 
结合第⑤段内容,谈谈我为什么觉得“阿妈的目光像两条鞭子,抽得我很疼、很疼”。
阿妈虽目不识丁,却使 “我走过幼稚,走过无知……”,阿妈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不超过150个字)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8分)
①东亚有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儒家文明,目前正处于反思及复兴的阶段。最近亚洲那些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正在重新审视汉字。目前,首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编制完成,808字三国通用。“中日韩越统一表意文字”正在形成统一标准。
②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使用汉字的历史都在千年之上,不仅自成系统,而且纷纷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汉字。日本创造了拼音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在应用时与汉字混合使用。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朝鲜半岛在十五世纪发明了“谚文”,但韩国的历史几乎全是汉字记录的。西汉末期汉字传入越南,官方在很长时期都使用汉字。之后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喃字”。越南文明最初是用汉字记载的,越南的古籍和喃字纪录等,也都是用正体汉字书写的。
③韩国和越南曾经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有汉字废止运动,但从未停用过。废弃汉字,等于切断了历史,隔绝了传统文化,因此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传统价值观念。
④韩国政府2005年2月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韩国与越南已经将学习汉字列入中小学的教材和必修课程。目前,日韩越都在增加汉字的使用数量。
⑤中国是汉字的创造者,也应该是汉字的继承者。中国大陆目前使用简体字,这是当时准备废除汉字之前的过渡手段。目前很多有识专家建议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还有专家和名人主张“识繁写简”。文字需要统一,单纯使用简体字是行不通的。如何正确对待繁体字(正体字)的作用,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⑥计算机出现后,有些人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但恰恰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各种汉字输入法使那些笔画复杂的汉字的输入变得简单快捷,繁简可以自由切换。
字的笔划越多,输入的速度越快,远超英文。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绝不会想到,汉字将成为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成为全球化的宠儿。
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概括汉字对韩日越等国家产生过哪些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⑤⑥两段的内容及下面三则材料,探究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材料一】
汉字对推动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日本媒体评论称:“现在即便丰田都在亏损,与汉字相关的产业却在赚钱。”日本旅游业基本靠中国人撑起半边天。韩国超过40%的商品输出对象是汉字文化圈,70%外国游客亦来自汉字文化圈。越南的外资中,汉字圈地区占到40%。
【材料二】
在韩国,上流社会的学者、尊长,仍以通晓中文、熟习汉字书法作为显赫家世的象征。在日本,对汉字的认知程度和书写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标尺。汉语在日本和越南已经成为第二外语,在韩国也有望成为第二外语。可见,汉字对提高相关地区的文化素养,增进文化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材料三】
日本有479所大学973个学院把“汉检”等级作为入学评价标准,名牌大学更是将考生拥有的“汉检”证书级别作为“人物评价”“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建议在招聘新职员时进行汉字考试,把《全国汉字能力验证考试》3级资格作为应聘条件,并根据资格证书的级别择优录取,并且规定,如果汉字达不到一定水平,就不能升职。看来,汉字为相关地区的入学、就业和升职提供优势也是显而易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西城文化是京城文化雅文化的典型代表。首先,西城紧邻皇宫禁地,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政治环境,为其深深打上了皇家文化的烙印。以北京中轴线为界,明清皇城有三分之二在西城,这里王府、官邸、富家第宅众多,形成明清贵族官僚的聚居区。由此,形成了以皇家文化为核心,以皇家的礼仪、宫廷的典制、内廷的生活习俗乃至宫室的建筑等为主体的“西贵”文化。同时,皇家文化对这一区域的官绅文化、市民文化具有很强的政治教化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时期,在西城集中居住了一大批贵族官僚。这些“吃皇粮”者的办事作风、生活方式、文化心态都给西城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西城的市井民风。因此,“吃皇粮,办官事”的雍容自在文化心态,较之其他城区,要表现得更加突出。
19. 根据文段的内容,说说皇家文化对西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使西城文化成为京城雅文化的典型代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20.题目:以“课堂里的我”或“家里的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