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工疏巡怙恶不崇山
B.苗风捉影惊魂
C.辙物民丰刚自用
D.退清裂彻头尾风驰电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       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     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浮光掠影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
一位刚步入教坛的年轻人向一位年长的资深班主任请教学生思想教育的诀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田地里不种庄稼,是要长荒草的。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叶培建评价“玉兔”号月球车状态好的报道,请概括状态好的主要依据,不超过40个字。
“玉兔”号月球车14日自主唤醒,进入第四月昼工作期,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评价它的状态“出乎预料”的好。按照原定的3个月寿命,“玉兔”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与任务。他希望,今后即便不走不动,也能不断苏醒,“每隔半个月苏醒一次,工作一次”。
原来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仍旧没有解决,但测月雷达已经开始工作,全景相机也已经正常拍摄,月球车搭载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可根据需要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控制下开展后续探测工作。据悉,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前三个月昼工作期间,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获取了大量工程数据和科学数据,为今后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易》。
②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能《易》受:传授
B.石曼卿致之曰因:通过
C.曼卿师鲁曰报:上报
D.母忧,甫除丧丁:遭逢

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
B.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
C.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
D.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

第④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
                                        
(2)或病之,谢曰:“故事也。”
                                        
(3)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二人同心,               。(《周易》)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3)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4)清荣峻茂,               。(郦道元《三峡》)
(5)所守或匪亲,               。(李白《蜀道难》)
(6)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
(8)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垂向大地的杨柳
李天扬
⑴丰子恺回来了,回到我们生活中来了。
⑵11月7日,“丰子恺文化专列”开行。上海地铁1109号列车的拉手和车壁上,印上了先生的漫画和哲语。9日是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地铁方面说,开行文化专列,一向大师致敬,二传递“讲文明树新风”的文化正能量。用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作,来树今日之“新风”,说明好的艺术作品能超越时空。先生有一名篇曰《车厢社会》,有先生的画,这个“车厢社会”,会清朗许多罢?
⑶这两年,先生的画很热。由某家机构推出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全国报纸上遍地开花。隔几天,就登一回,一登就一整版。发布者的自我定位是“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口气不小,移来形容丰公画作,倒也贴切。网络世界,先生同样广受追捧:微博上,有几个账号常发子恺漫画,粉丝量大,转发者众;微信上,“朋友圈”里,关于先生的帖子,很不少,也很受欢迎。
⑷我想,这恐怕与戾气横生、信任缺失的时风有关。先生的画作,像冬日阳光,像新鲜空气,让人温暖、神清。今天,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⑸先生的第一本画集,出版于1925年。编者叶圣陶先生有过生动描写:“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了客堂的三面墙壁。”子恺黑白漫画,就这样以简陋的面目面世了。先生说:“我不能承认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我只承认漫画二字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起的。”
⑹抗战爆发,先生改画彩色风景人物画,以卖画贴补家用。画润一直很低,画受欢迎,为什么要“贱卖”?先生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艺术品犹米麦医药,米麦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饥,医药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疾,艺术品贱卖亦可使大众皆得欣赏。”持此想法并坚持这么做的大画家,有第二人否?
⑺接触过丰公后人的朋友,都感叹丰氏温厚家风代代递传。2002年底,丰公后代一起在天山茶城开了一家画廊性质的小店铺,叫“丰子恺艺林”。店里最受欢迎的,是丰一吟老师临摹父亲的画作和她的书法作品,润格也极低。有一次,一位顾客要请一幅丰老师的书法,问清价钱后,硬是多付了好几百。丰老师笑着对我说:“我们这里像不像君子国,讨价还价是反着来的?”
⑻虽然先生秉持“贱卖”原则,但他的画即以金钱论,也从来不贱,拍卖市场上早已是天价了。论丰画的艺术价值,叶圣陶先生说得最到位:“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相与会心,也正是一代代读者读子恺漫画的感受罢?
⑼先生最喜画杨柳。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杨柳》,“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先生画了那么多杨柳,是画“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他,不也是一棵垂向大地的杨柳吗?正因此,一代代读者那么喜爱他的画,与他相与会心。
⑽先生虽因那场动乱,未享高寿,没能等到苦尽甘来,更不会想到,今天人们看着他的画坐地铁。但是,自己的画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心田,洗涤后人心灵,或许先生作画时,就想到了。
⑾1925年的那个秋天,先生用图钉把一幅幅画别在壁上,恰似亲手插下一根根杨柳枝。今天,虽然插枝人早已不在了,但那根根枝条,已长成棵棵杨柳,绿树成荫,翠拂今人,泽被后世。
(摘自2013年12月6日的《文汇报》,有删改)
概括丰子恺“回到我们生活中来了”的具体表现。
解释第⑵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第⑻段中引用叶圣陶对丰子恺画的评价,有何作用?
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垂向大地的杨柳”的丰富意蕴。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科学奖要经得住时间考验
沈致远
⑴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性科学奖共有十几种。为何诺贝尔奖一枝独秀?
⑵科学奖的作用在于推动科学发展,设置科学奖应符合几项原则。首先是国际性,更重要的是科学性,自然科学是实证性的,判断真伪之唯一标准是实验。自1901年创立迄今,诺贝尔奖一直坚守以实验为准的基本原则,这是它一枝独秀“秘密”之所在。
⑶在科学性上,其余诸奖良莠不齐。以奖金超诺贝尔奖的基本物理学奖为例,获奖人中有七位不符科学性。一位是霍金,他的“黑洞霍金辐射”只是假说,并未被实验证实。此外有六位弦论者获奖,其中威腾是弦论者公认领袖。多年来,弦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但至今既无实验证明,也提不出预言可供检验,对物理学发展乏善可陈。
⑷借科学之名以“提倡宗教进步”的坦普顿奖,奖金也超过诺贝尔奖。获奖者除基督教神职人员,也有科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戴森获得2000年坦普顿奖,他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著名物理学家,折节俯就令人惋惜。
⑸创立于1991年、以“博君一笑,发人深思”为宗旨的玩笑诺贝尔奖只颁奖状不发奖金。别以为只是开玩笑,其2000年获奖者之一基姆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发人深思”并非虚言,寓思于乐别具一格。
⑹科学奖提升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的知名度,使公众认识到科学之重要性。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由吴健雄等以实验证实。公众不知弱相互作用为何物,遑论宇称不守恒。1957年李、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家喻户晓,激励许多青年献身物理学研究。尽管如此,奖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年前,我收到某部门座谈会通知:为发展我国科学以早日获得诺贝尔奖出谋献策。我当即写信给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坦言:怎么能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幸而是内部通知,否则将贻笑大方。经他建议改变了会议宗旨。
⑺科学家对是否获奖应以平常心待之。美国遗传学家沃生和英国物理学界克里克发现基因之载体去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这是继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划时代的重大成就。两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诺贝尔奖,而是:“我们发现了生命之奥秘。”对广义相对论和核力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美国物理学家韦勒,获悉别人剽窃他首先提出的核力异常现象发表论文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笑置之说:“我下一次要小心点。”真正的科学家神游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命之妙、意识之谜,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奖金于我何有哉?
本文认为科学奖有哪些主要作用。
本文认为科学奖科学性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基本物理学奖、坦普顿奖在科学性方面的主要瑕疵是什么?
作者对“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持否定态度,结合文意分析其理由。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 不 出 于 自 然 而 有 意 于 繁 简 则 失 之 矣 当 日 《进〈新唐书〉表》 云 其 事 则 增 于 前 其 文 则 省 于 旧 《新唐书》 所 以 不 及 古 人 者 其 病 正 在 此 两 句 也。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唐书》的编撰者中有两位北宋著名的词人,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新唐书》在叙事上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茶馆》第三幕中,三位主要人物在暮年相遇,他们一起撒纸钱,为自己,也为旧时代送丧;而茶馆主人王利发的儿子王大栓却已经参加了八路。
B.《子夜》中,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吴荪甫收到了家乡发来的电报,知道家乡正发生农民暴动,他开始为自己的资产担忧,脸上也显露出老太爷过世时都没有的忧愁。
C.泰戈尔《飞鸟集》通过对自然、对人生的点点思绪的抒发,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从而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D.《哈姆莱特》第三幕中,波洛涅斯察觉到哈姆莱特可能是装疯,而他认为“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的”,所以建议克劳狄斯将哈姆莱特送往英国再结果他。

E.《红楼梦》中,刘姥姥前两次进荣国府都得了不少银子,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母已死,凤姐在重病中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请简述曹操赤壁败归时“笑”与“哭”的情节。
试比较分析《家》中觉新三兄弟对家里人为免“血光之灾”的做法的不同态度。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概括分析题。
《史记》和《战国策》中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高度重合,其真实关系究竟为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而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受制于已知材料难以决断,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方法犹可商榷。事实上,战国史料中并不存在一个司马迁在其基础上“增益”以作《荆轲传》,且为刘向编入《战国策》的文本。唐人所见《战国策》已非刘向古本原貌。从隋唐时存世的东汉高诱撰注的《战国策》二十一卷本不载荆轲刺秦事来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中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并非刘向原有,而是出自晋时孔衍的《春秋后语》,孔衍撰写荆轲刺秦事主要采自《史记》,在体例上沿袭了《战国策》按国别编排的方式。隋初至唐约四十年间,两次由朝廷出面大规模有偿征集遗书活动,隋志著录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孔衍改写的《春秋后语•燕语》之荆轲篇已被附于《燕策》三卷尾。司马迁可能参考过某个早期文本,但这个文本较《史记•荆轲传》要粗陋得多,司马迁只是将其作为素材,而不是在其基础上“增益”。无论是《史记•荆轲传》还是《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其著作权都是属于司马迁的。
针对《史记》和《战国策》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的关系,这段材料质疑了哪种看法?
材料认为《战国策》二十一卷本和三十二卷本哪种更可靠?为什么?
材料认为司马迁是《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的作者,主要依据有哪些?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5月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