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诗经》《关雎》)
⑵、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⑶、角声满天秋色里,口口口口口口口。(——李贺《雁门太守行》)
⑷、口口口口口口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在各句的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4分)
⑴、chén xī(  )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⑵、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kuò chuò(  )。
⑶、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hào hàn wú yín(   )。
⑷、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lè cǐ bù pí(   ),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B.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完善并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D.这篇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面A组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80字之内)
A组:热闹  洋溢  张灯结彩  欢声笑语  齐心协力  兴高采烈
B组:一边……一边……        不仅……而且……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请你在阅读后谈谈有何发现。(至少两点)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剩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鸣响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人口的1/2800或1/500。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何能君也/郡下,诣太守
B.王之甚矣/横柯上
C.臣知不如徐公美/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D.视之/我与城北徐公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王纳谏后有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其目的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效果。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使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崔 宇
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
②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倘若施用外力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卡尔就是这样一个被毁的天才。少年卡尔在父亲的强迫下,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被父亲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成就,卡尔8岁学习大学数学,11岁大学毕业。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父亲更是一心想他早日成名。然而不久,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做了办事员,远远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③教育抢跑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抢跑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如果家长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讲究教子成才之术,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④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画师,当幼小的徐悲鸿要求学画时,父亲温和地拒绝了:“要想成为一个画家,先要好好读书。”两年后,9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终成一代大师。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这个规律为依据,先了解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培养他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选自《家长的革命》,光明日报出版社,有改动)
作者认为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有何危害?(3分)
简述第②段是怎样论述作者的观点的?(4分)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开篇提出“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其中“合适”的意思是,依据“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B.教育孩子的道理跟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一样,要让其自然成长。
C.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强调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
D.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的原因是,父亲“一心想他早日成名”。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机 密 任 务
萧良  编译
2004年5月的一天,在加拿大纽芬兰的一个小镇,12岁男孩鲁本的心被一家商店橱窗内的一样东西打动了。但那东西5美元的价格对于他来说,太贵了,那几乎是他家一周的生活开支。为了一家7口的生活,鲁本的妈妈精心算计着每一分钱。然而,鲁本还是走进了那家商店。穿着粗布衬衫的他坦然地告诉店主,他要买那件东西,但现在还没有钱。“您能为我留着它吗?”
“我试试吧,”店主微笑着说,“这里的人一般没钱买这种东西,它会放在那儿好一段时间的。”
鲁本礼貌地扶扶自己破旧的帽子走出商店。春风吹着他的脸庞,他的步子又大又快,他要自己挣5美元而不告诉任何人。
街边叮叮当当的捶打声让他有了主意。他朝着那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装钉子的麻袋会被人在建房过程中随意丢弃,鲁本知道如果他捡拾这些麻袋,再把它们卖给工厂,每个麻袋能挣5美分。
第一天,鲁本找到了两个麻袋。在卖掉它们以后,鲁本紧紧地握着换回的两枚5分硬币,跑了两公里的路回到家中。
鲁本在家里养鸡的旧谷仓里找到了一个旧铁盒,把硬币放了进去。然后把铁盒藏在了谷仓顶部的干草堆里。
走进家门时,鲁本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鲁本微笑着注视着妈妈,此时夕阳透过窗户斜照在妈妈披肩的金色长发上,使她显得格外苗条和美丽。妈妈是一家的核心,是把家人牢固地连在一起的黏合剂。每天,她有干不完的家务事:缝衣服,做菜,烤面包,种菜,挤羊奶,洗一大堆脏衣服……但是她总是那么快乐。让家人过得好是妈妈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此后每天放学后,鲁本都要到街头去搜寻那种装钉子的麻袋。夏天到了,学校放暑假了,没有人比鲁本更高兴。现在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了。整整一个夏天,除了在家帮妈妈干活外,鲁本就是去完成他的机密任务。
学校开学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树木落叶了,从海湾方向吹来了阵阵冷风。鲁本仍在街上走着,努力地寻找着他的麻袋。他经常感到又冷又饿,疲惫不堪,但一想到商店橱窗内那件东西,鲁本就坚持下去。
有时候妈妈问他:“鲁本,你干什么去了?我们都在等你吃晚饭呢!”
“在玩,妈妈,对不起。”
妈妈看着儿子的脸,摇了摇头,感叹一声:“这些男孩子们!”
又是一个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绿色,鲁本的心狂跳起来。到时候了!他跑进谷仓,爬上顶层,打开了铁盒子,用颤抖的手倒出硬币,数了起来。还差20美分。镇上还能有麻袋吗?在今天商店关门之前,一定要再找到4个麻袋。
当鲁本拿着4个麻袋赶到工厂时,夕阳已斜斜地挂在天上,收麻袋的人已准备锁门下班了。“先生,请别关门。”那人回过头来,看见了满身灰尘、大汗淋淋的鲁本。
“明天再来吧,孩子。”
“求您了,先生。我一定要现在就卖掉这些麻袋。”鲁本的声音发颤,马上就要哭出来了。
“你为什么这么急着要钱?”
“这是秘密。”
那人收下了麻袋,从口袋里拿出4个5分硬币递给鲁本。鲁本激动地说了声“谢谢”,跑回了家。
捧着那个铁盒子,鲁本走进了那家商店。“我有钱了。”他郑重地对店主说,把自己的硬币倒在了柜台上。店主走到橱窗边,取下鲁本看上的宝贝,轻轻地掸掉上面的灰尘,小心地用彩色的纸把它包起来,放在鲁本的手上。
鲁本一阵风似的冲进家门,妈妈正在刷洗厨房。“看,妈妈,看!”鲁本把彩色小包塞到妈妈日渐变得粗糙的手上。妈妈小心地解开小包,一个蓝色天鹅绒盒子露了出来。打开盒盖,妈妈的视线模糊了
盒子里面是一枚小小的心形胸针,上面刻着两个金色的字:母亲。
妈妈从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礼物。除了结婚戒指外,她没有任何饰物。妈妈无言地将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一天是2005年的母亲节。                (选自《青年博览》)
[注]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少年鲁本花了多长时间完成了一项什么样的“机密任务”?请用一句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第一天,卖掉两个麻袋以后,鲁本紧紧地握着换回的两枚5分硬币,跑了两公里
路回到家中。”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
⑵“鲁本把彩色小包塞到妈妈日渐变得粗糙的手上。”前文中有一处与“粗糙”一词相照应的语句,请摘录下来。
鲁本是一位什么样的少年?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下列对文中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题目若改为“一枚胸针”,全文的情节就会一览无余,就不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B.鲁本的妈妈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勤劳、慈爱、乐观的家庭主妇。
C.当妈妈问鲁本为什么那么晚回家时,他说:“在玩。”善意的说谎,是为了保守机密,以便母亲节那天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
D.文章的结尾部分写“打开盒盖,妈妈的视线模糊了”,是因为妈妈被儿子的孝心感动了。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鲍西娅 那灯光是从我家里发出来的。一支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
尼莉莎 月光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瞧不见灯光。
鲍西娅 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国王出巡的时候摄政的威权未尝不就像一个君主,可是一到国王回来,他的威权就归于乌有,正像溪涧中的细流注入大海一样。音乐!听!
尼莉莎 小姐,这是我们家里的音乐。
鲍西娅 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我觉得它比在白天好听得多哪。
尼莉莎 小姐,那是因为晚上比白天静寂的缘故。
鲍西娅 如果没有人欣赏,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群鹅的聒噪里歌唱,人家决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够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喂,静下来!月亮正在拥着她的情郎酣睡,不肯就醒来呢。(音乐停止)
罗兰佐 要是我没有听错,这分明是鲍西娅的声音。
鲍西娅 我的声音太难听,所以一下子就给他听出来了,正像瞎子能够辨认杜鹃一样。
罗兰佐 好夫人,欢迎您回家来!
鲍西娅 我们在外边为我们的丈夫祈祷平安,希望他们能够因我们的祈祷而多福。他们已经回来了吗?
罗兰佐 夫人,他们还没有来;可是刚才有人来送过信,说他们就要来了。
鲍西娅 进去,尼莉莎,吩咐我的仆人们,叫他们就当我们两人没有出去过一样;罗兰佐,您也给我保守秘密;杰西卡,您也不要多说。(喇叭声)
罗兰佐 您的丈夫来啦,我听见他的喇叭的声音。我们不是搬嘴弄舌的人,夫人,您放心好了。
鲍西娅 这样的夜色就像一个昏沉的白昼,不过略微惨淡点儿;没有太阳的白天,瞧上去也不过如此。
巴萨尼奥、安东尼奥、葛莱西安诺及侍从等上。 (节选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选段中,鲍西娅为什么要罗兰佐保守秘密?
赏析选段中的鲍西娅的人物形象。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人非圣贤,谁能无错。“出错”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出错”是各种各样的,自己会出错,别人会出错,社会也会出错。有的是没做好,有的是没注意,有的是主观犯了错,有的是别人犯了错,有的是突发事件,有的是必然事件。请你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500字以上。(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附加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听,辄默记。           (2)恬不见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迪?

来源:2014届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