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封建礼制 |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 B.领主 |
C.盟主 | D.君主 |
下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 |
B.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C.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 B.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 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 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D.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
《安德鲁•韩德森至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
①关税自主权 ②内河航运权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香港岛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太平洋战争爆发 |
C.全面抗战开始 |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慢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其根源在于 ( )
A.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 B.它代表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 |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D.它属于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
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 )
《资政新篇》 内容 |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
兴办保险事业 |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政治上翻了身 |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
D.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
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一)不同的史观有: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 史观; ④社会史观。(二)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甲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乙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丙说:“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丁说:“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甲 | B.④——丁 |
C.③——丙 | D.②——乙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
A.中国国民党 | B.中国共产党 |
C.共产国际 | D.其他民主党派 |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材料所示的变化,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 B.实现“平均地权”的思想 |
C.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
2012年1月,想出门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的王秀贤女士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步入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投票。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现象 ( )
①可使这一阶层的诉求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
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
③王秀贤是农村走向富裕的成功代表
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具有怎样的态度或做法?分析其本质。(6分)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6分)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材料二:《杀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右图)。该漫画刊登于1937年10月23日《战时画刊》上。
(2)上图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概述其历史事实,并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中国政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走过不同的道路。
材料一:某学者撰文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孙中山曾经被称为“疯子”,后来“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种现象? 这次转型的结果是怎样的?(6分)
材料二: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2)材料二中毛泽东在湘赣山区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该道路的最终实施情况如何?(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监察体制在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后保证权力的有效实施也建立一项带有监察性质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职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的同时,在地方设立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听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沿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二 一位民主党派前中央领导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此外,乐团里有大提琴手、小提琴手等几十上百个演奏家,人民各有专长,各有其职,但如果各行其是,乐团就无法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演奏多党合作这部交响曲的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
(2)你能从材料中感悟到我国实行怎样的政党制度吗?(2分)
材料三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3)你能从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