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 |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 B. |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
C. |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 D. |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
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 | 陈子昂 | B. | 岑参 |
C. | 王维 | D. | 李白 |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 B. |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C. |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 D. |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 B. |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 |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 D. |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 | 19世纪70年代 | B. | 19世纪80年代 |
C. | 19世纪90年代 | D. | 20世纪20年代 |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
佃农(%) |
半佃农(%) |
自耕农(%) |
1935年 |
29 |
24 |
47 |
1936年 |
30 |
24 |
46 |
1937年 |
37 |
26 |
37 |
1938年 |
38 |
27 |
35 |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 |
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
B. |
生产结构的调整 |
C. |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
D. |
土地兼并的趋势 |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 | 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 | 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
C. | 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
D. | 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 | 王室大力支持 | B. | 地理位置优越 |
C. | 商业资本发达 | D. | 金银需求量大 |
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 | 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B. | 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
C. | 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 D. |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
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A. | 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 B. |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
C. | 慕尼黑土协定的后果 | D. | 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 | 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 B. | 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
C. |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D. | 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呢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
材料二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棉花主要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的南方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