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快
B.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
C.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D.无氧条件下,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唯一来源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多细胞动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坏死时膜通透性逐渐降低
B.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
B.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五碳糖类型
C.分析碱基类型,确定五碳糖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碱基类型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受刺激后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钙含量/(mmol·mL-1)
0
7.8
2.2
0.5
0
0
0
肌肉收缩力量/N
0
2.0
5
3.5
2.1
0.5
0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
A.细胞内钙含量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B.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有钙的释放
C.钙元素在肌细胞内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B.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C.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A-T、G-C之间的互补配对
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b内能将葡萄糖分解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确切的是 (  )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mmol
5 mmol
11 mmol
5 mmol
13 mmol
5 mmol
Mg2+
35 mmol
1.4 mmol
1.8 mmol
1.4 mmol
35 mmol
1.4 mmol

A.鱼滕酮对K+的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而不影响Mg2+的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
B.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
C.鱼滕酮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细胞内外的液体环境和磷脂分子的性质决定磷脂在细胞膜上排成两层分子
B.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无机盐含量,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D.自由水在衰老、癌变细胞中含量较少,而在分裂能力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的不同阶段,DNA携带的信息一般是不变的,而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可以变化
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则该过程 (  )

A.不受温度影响
B.不存在特异性结合
C.必须由线粒体供能
D.不是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 (  )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转录过程
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
⑤共有5种核苷酸    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的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
A.2∶1   B.1∶2   C.1∶1   D.3∶1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  )

A.4,2 B.3,2 C.2,4 D.3,4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1细胞所处时期,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组的加倍可发生在图1细胞分裂的下一个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第一极体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甲图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D.甲图和乙图所示过程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 (  )

A.由1×2→4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只要知道2与5的关系,即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2号、5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D.7号和8号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3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  )

A.TT B.Tt C.tt D.TT或Tt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  )

A.上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至少发生了两次
B.若在A点使核DNA带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则在CD段可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占100%
C.在图中的EF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相等的
D.图中L点→M点所示过程的进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女性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同学对其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弟弟
+
-
-
+
-
-
+
+
-

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
C.该患病女性的父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D.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与该病有关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  )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        中。
(2)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            。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而细胞核中的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       次。
(4)丙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通过    上的反密码子来识别mRNA上的碱基,将氨基酸转移到相应位点上。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_______          加工修饰的结果。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巢内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中Ⅰ~Ⅲ表示分裂过程,1~5表示细胞分裂图像,图中1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Y。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1细胞和2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意义是     
(2)图中Ⅱ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图示中的     过程。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示中的    过程,两个3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
(4)若图中2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已经被15N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15N与不含15N的比例是    
(5)若图中2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此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为何物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作用实验。他们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其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主要过程如图所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过程的预测结果参照图解填在图中空格内。
(2)写出A、B、C的实验结果表明的问题: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转化因子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有转化作用,从而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通过学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认识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因是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在发挥作用,那么反过来R型细菌能使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吗?他模仿格里菲思等科学家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即探究R型细菌是否有转化因子。
①将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②将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④将S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实验结论:R型细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
该同学的实验有不足之处,请尝试说明理由。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某些高抗旱性植株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抗旱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甲图所示的三种类型(染色体上的短横线表示抗旱基因的整合位点)。将高抗旱性植株与非转基因大麻杂交,发现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大于70%,小于80%。两个抗旱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    类型(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

(2)乙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图中Ⅱ、Ⅲ片段)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已知控制大麻抗病的显性基因D与不抗病的隐性基因d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不知该对基因在Ⅰ、Ⅱ片段还是在Ⅲ片段。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一株雌性不抗病和一株雄性抗病(不知是否为纯合子)的大麻杂交,请推测子代可能的性状情况。
a.如果D、d位于Ⅱ片段,则子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如果D、d位于Ⅰ片段,则子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该基因在Ⅱ片段,请写出上述第②题杂交组合所产生的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的遗传图解(从F1开始写)。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滚动检测:必修2 第1、2、3、4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