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颂饼铛嗔目结舌
B.驼璎珞荦荦大端
C.壮雕琢卓发难数
D.渡自刭靓妆丽服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晌午寒暄白内障坂上走丸
B.凄惋聒噪羊蝎子集腋成裘
C.葱茏罪孽笑咪咪急流勇进
D.誊写惊蜇掉书袋提纲挈领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最后陈述中,被告表示,自己犯了罪,愿认罪伏法,请求法院考虑其自首情节和积极上交全部涉案资金的良好认罪态度,对自己予以宽大处理。
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是人类认识的总的发展规律。
C.自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将被撤销的几个部门的门口都成了热门景点,前来拍照留念的人不绝如缕,门口甚至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
D.对于病理主治医生来说,重要的是要熟悉基本病变,学会分析各种影像并从中得出诊断结论;要有科学的思路而不是只会按图索骥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措施虽好,但同样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关注执行效果。如果基层干部对这些措施一知半解,它们仍然只是“办公室政策”,而难以在执行中产生实际作用。
B.邵逸夫经历了由默片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黄梅到武侠,由电影到电视,百年电影史上那些仿佛已成远古陈迹的事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C.借助颠覆性手段和阿里巴巴强大的营销能力,天弘增利宝成功实现了以小博大,成为首支国内基金史上突破千亿关口的基金,在全球货币基金中排名51位。
D.克里米亚公投后第二天,俄罗斯民众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听收看了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的讲话和签字仪式。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文艺中“实”与“虚”的调配,是一门颇费心思的技巧。                    
     ,一篇文,一幅画,倘若太“实”了,反而会失去神韵。
①“实”中有“虚”或“虚”中有“实”,在中国古代诗文和绘画作品中极为常见。
②如此做法,追求的是一种“象外之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③比如诗人写白马只写“雪中放出空寻迹,月下牵来只见鞭”,画家画寺庙只画出尖尖的屋檐一角,而留出大量空白供读者和观者去玩味。
④这就是清代王士祯所说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⑤古人赋诗作画,十分讲究点与染、藏与露的关系。
⑥留出空白就是以“虚”写“实”,“虚”是对“实”的补充和扩展。

A.③⑥①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⑥ C.④②⑤③⑥① D.①③②④⑥⑤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和表达,达到品种创新和遗传改良的目的。也可通过干扰或抑制基因组中原有某个基因的表达,去除生物体中某个我们不需要的特性。“外源基因”是指在生物体中原来不存在的基因,也就是外来的基因。转移了外源基因的生物体会因产生新的多肽或蛋白质而出现新的遗传性状。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大部分来自于外源物种,如转基因抗虫棉的Bt基因来源于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而开发来源于本物种的基因并转化到该物种是当前转基因研究的热点,改变“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可显著改变物种的遗传性状。
传统的育种学主要采取杂交育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养殖的动物和种植的作物中不断地积累“有利”基因而减少“不利”基因。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还是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转基因育种技术,都是以使动物或植物获得优良基因为目的来进行遗传改良的。在这个层面上,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相同,都是遗传物质,即基因的交换。但是,转基因技术又与传统育种技术明显不同。常规育种技术要通过有性生殖阶段,如果要从种外引入优良基因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不同的物种难以或根本不能产生后代,即所谓的“生殖隔离”。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传统育种技术不能做到的物种间的基因转移,理论上可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其次,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的精确操作。传统育种技术通常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的,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相对较差;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从而极大地加快育种的速度,提高育种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人为的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将来自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某一基因片段在载体的介导下引入到其它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因此转基因产品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关注最早可上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DNA重组技术的安全性争论。人们担忧重组DNA实验会创造出新的病原体,引发致命流行病,会创造出难以控制的怪物,甚至会被用于改变人类的基因组。但科学界通过大量的证据终于让人们相信,在严格管理下,重组DNA技术是安全的。近年来,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担忧逐渐集中到了转基因农作物上。但国际上一些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权威部门在发布有关转基因作物或食品的报告中,都明确指出现在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尚未发现生物安全性问题。虽然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其他的有关转基因农作物存在生物安全性的报道,但对这些报道,国际权威机构或主流科学界尚未认同。
(选自科技部《转基因科普小知识》有删改)
下列关于“外源基因”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外源基因是指在生物体中原来不存在的基因,也就是来自外源物种的基因。
B.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后会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因为它会产生新的多肽以及蛋白质。
C.外源基因要先进行人工分离和修饰,然后才能稳定遗传和表达,从而达到创新和遗传改良的目的。
D.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土壤细菌,它有一种Bt基因,对于转基因抗虫棉来说,Bt基因是一种“外源基因”。

对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而常规育种技术要通过有性生殖阶段,对从种外引入优良基因无能为力。
B.转基因技术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
C.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的精确操作,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传统育种技术通常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比较差。
D.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传统育种技术要不断反复地积累大量动植物,育种的速度、效率都不如转基因技术。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显著改变一个物种的遗传性状,既可以导入“外源基因”,也可以改变“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后者具有明显优势从而成为研究热点。
B.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使不同物种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所以有人怀疑转基因产品存在危险或潜在风险。
C.DNA重组技术曾经引发人们对疾病、生物品种等方面的担忧,但大量的证据告诉人们,重组DNA技术是安全的。
D.如今人们主要担心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但国际权威机构和主流科学界都认为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的,所以可以进行商品化生产。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附政府②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③,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④之害,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讼冤,因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注] 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发:揭发
B.皆不。报:答复
C.因请卞孔时贷:宽恕
D.以归忧:忧虑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附政府擢京卿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抑之至死于其身也,耻师焉
C.孟祯讼冤既自以心形役
D.令至是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译文: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译文: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译文: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胡居士:王维朋友,家境清寒。②袁安:东汉人,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③翛(xiāo)然: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是写雪景的名句,历来评价很高,任选一联赏析其表达技巧。
答: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2)披绣闼,俯雕甍,                  。(《滕王阁序》)
(3)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4)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诗经》)
(5)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重点塑造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家》)
B.张郃领兵攻打张飞,张飞设伏,前后夹击,张郃大败后坚壁不出。张飞每天饮酒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刘备知道这是张飞的迷惑敌人之计,特意派魏延送酒。(《三国演义》)
C.贝西小姐在大卫走投无路时收留了大卫,并且让他上学。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律师维克菲家里,与维克菲的女儿阿格妮丝结下深厚友谊。(《大卫•科波菲尔》)
D.爱斯梅拉达扑到窗口的呼喊使母亲的希望破灭了。居第尔先是用凶狠的目光盯住宪兵,抱石头砸他们。最后,无计可施的母亲向宪兵们跪下,祈求怜悯。(《巴黎圣母院》)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写道: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请简要复述宝钗审黛玉的原因和结果。
答: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壶碎   
李敬泽
(1)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
(2)话说,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四面书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
(3)忽然,当啷一声脆响,某先生吓得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定睛看时,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想是方才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
(4)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头,只见主人微笑:“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宾主相视一笑。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继续看书。
(5)那一日,宾主尽欢。临去时,漫天大雪。
(6)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1991或1992或1993年。书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学里任教授,笑傲江湖、踏花蹄香,抬望眼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
(7)转眼又是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看着看着,他坐不住了。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站起来,几步冲到书柜前,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劈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
(8)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正随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着。小儿子半年不来电,半夜三更冷不丁电一下,老爷子半天没醒过神来,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
(9)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攥住了,是了,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这一年,据杂志所说,这把壶值三十万,而教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三四百。
(10)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也是命该如此。
(11)然后,就到了2013年。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者,恨官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谁能想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来竟阴险地埋伏着漫长无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关注着紫砂壶的拍卖行情,那是迅速上涨的水,眼看着就从脚底漫过了头顶。他身处寂静的海底,星沉海底当窗见,而教授只见到高远的海面上漂着那把壶,顾景舟的壶。那把碎了的壶不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
(12)他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某先生了。
(13)父亲留下的书,他卖给了潘家园一个书贩子,拿到几十万。在空荡荡的书房里,他看着那堆钱,忽然想起,这些书还远远不值那把壶。
(14)“骗子!”他喃喃骂了一句。
(15)那日,我在宜兴,微雨中访吾友陶庄,看各种壶,忽抬头,见墙上一帧旧照,一位老先生正在治壶。清瘦,身着旧时工装,凝神注目于掌中壶。心里一动,扭头问:“这,是顾先生?”“是啊。”哦,这就是顾景舟。
(16)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
(17)竟无话可说了。
请概括文章7—10段中教授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小说结尾宕开一笔对顾景舟进行描写,请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                                                                            
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以“壶碎”为标题的意蕴。
答: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叙述平淡,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其特色是注重对思想内涵的深刻挖掘。
B.第5段写雪既是为了烘托两人内心的纯净和友谊的纯洁,也是情节转折点,预示着某种转变。
C.小说第一段原本可以删掉,但作者还是交代清楚“忘了是谁”“原本无主”,以示负责。
D.小说开头提到教授家书多,与后面教授把这些书全都卖光形成呼应。而一屋子的书,反而远不如一把壶,说明现时的价值观是畸形的。

E. 小说结尾感慨“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竟无话可说了”,无言胜有言,深藏着一种无奈、惋惜、失落。让人深思。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言综合运用。
看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拟一个能概括漫画内容或者表明你的观点、态度的标题。
②先介绍漫画内容,再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实进行议论。
③有一处用“与其说……不如说……”或者“不是……而是……”的句式。
④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⑤不少于200字。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父母在儿女外出时,所给的临别嘱咐通常是:“少管闲事”。
对此,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700字。

来源: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