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北京时间2012年9月14日,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已经展开它的X射线分析器,并首次完成对火星物质元素成分的分析。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α粒子与X射线分光仪从某仪器获得的元素分析数据。多个峰值表明各种成分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在火星大气里发现的氩,该仪器自身的铝,以及火星土壤微粒所含的硫黄和氯.

理解此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峰值最高的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副族
B.上述元素分析图中,同一周期的两种主族元素可形成1∶1型离子化合物只有一种,其电子式为
C.氯比硫的非金属性强的依据之一是HCl比H2S稳定
D.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铝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氧化碳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Ni(s)+4CO(g)Ni(CO)4(g)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是熵增反应
B.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C.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是0.5
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i(CO)4(g),达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增大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计如下装置探究HCl溶液中阴、阳离子在电场中的相对迁移速率(已知:Cd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恒温下,在垂直的玻璃细管内,先放CdCl2溶液及显色剂,然后小心放入HCl溶液,在aa'处形成清晰的界面。通电后,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缓缓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电后,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缓缓向上移动的原因是Cd2向Pt电极迁移的结果
B.装置中Pt电极附近的pH增大
C.一定时间内,如果通过HCl溶液某一界面的总电量为5.0 C,测得H所迁移的电量为4.1 C,说明该HCl溶液中H的迁移速率约是Cl的4.6倍
D.如果电源正负极反接,则下端产生大量Cl2,使界面不再清晰,实验失败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只有②       
B.②③
C.③④
D.全部错误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Na、Cu2
B.加入过量NaOH溶液或少量稀H2SO4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Al3、Ba2、Cl
C.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Na、Cl
D.0.1 mol·L1HNO3溶液中:Mg2、Fe2、Cl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机化合物A转化为B的反应类型是

A.加聚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取代反应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溴水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Br2+H2OHBr+HBrO,若要使溴水的颜色变浅,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NaI晶体
B.在温水瓶中加入Na2CO3溶液泡浸后加入盐酸能除去内壁CaSO4
C.用饱和的NaOH热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乙酸
D.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常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c(CHCOO-)+c(OH-)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加入,c(CH3COO-)降低
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1.0×10-11 mol/L
D.与等体积pH =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C.溶液中的Na+向石墨电极移动
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
2X(g)+Y(g)Z(g) △H<0,反应经60s达到平衡并生成0.3 mol Z,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05 mol/(L·s)
B.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至20 L,则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至5L,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Cu片放入浓H2SO4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
B
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Al(OH)3不溶于氢氧化钡溶液
C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溶液先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该溶液中存在I-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H2YO4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 W
C.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
D.X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1mol•L-1的NH4Cl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个NH4+
B.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含共价键数为5 NA
C.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05 NA个阳离子
D.1mol冰醋酸和lmo1乙醇在浓硫酸加热下反应可生成NA个H2O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①乙醇②淀粉③油脂④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②和③在人体内充分消化吸收时,③释放的能量更大
B.①能使④失去生理活性而变性
C.①可由②水解的最终产物反应制得
D.③和④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相同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成口服抗菌药琥乙红霉素片的原料G、某种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的高分子化合物I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R—CH2—CH=CH2R—CHCl—CH=CH2
②R—CH2—CH=CH2R—CH2CH2CH2CHO
(1)C的结构简式是   ,E中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2)写出AB的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是           
(3)H的分子式为C8H6O4,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试写出E+HI的反应方程式                    
(4)关于G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1 mol G最多可与2 mol NaHCO3反应
b.G可发生消去反应
c.1 mol G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G在一定条件下可与2 mol乙醇发生取代反应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氨基乙酸钠(H2N—CH2—COONa)即可得到配合物A。其结构如右图:
(1)Cu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2)1mol氨基乙酸钠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3)氨基乙酸钠分解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等电子体   (写化学式)。已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却易溶于二硫化碳,请解释原因   
(4)硫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已知:硫酸铜灼烧可以生成一种红色晶体,其结构如右图,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菱锰矿(MnCO3)常含有Fe2O3、FeO、HgCO3·2HgO等杂质,工业常用菱锰矿制取锰,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粗液1中加入的水最后需要          方法才能达到技术要求。
(2)流程中用的空气是用膜分离法制备的富氧空气,该方法的原理是       
(3)净化剂主要成分为(NH4)2S,粗液2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说明电解液循环的原因              
(5)写出铝热法炼锰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已知25℃时:
SO2(g)+2CO(g)=2CO2(g)+1/xSx(s)  △H=akJ/mol
2COS(g)+SO2(g)=2CO2(g)+3/xSx(s)  △H=bkJ/mol。
则COS(g)生成CO(g)与Sx(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已知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
As2S3+10H++ 10NO3=2H3AsO4+3S+10NO2↑+ 2H2O,当生成H3AsO4的物质的量
为0.6 mol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Na2S、NaOH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其中H2S、HS、S2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忽略滴加过程H2S气体的逸出)。
①B表示     
②滴加过程中,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
a.c(Na+)= c(H2S)+c(HS)+2c(S2)
b.2c(Na+)=c(H2S)+c(HS)+c(S2)
c.c(Na+)=3[c(H2S)+c(HS)+c(S2)]
③NaHS溶液呈碱性,当滴加盐酸至M点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工业上用硫碘开路循环联产氢气和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电渗析装置如右图所示,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

(1)为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      (填“A”“B”或),再滴加另一反应物。制备MgAl2O4过程中,高温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下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            。
(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            ,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
(4)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F中试剂的作用是         。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        ;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自来水消毒和工业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过程中,亚氯酸钠(NaClO2)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图是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NaClO2·3H2O;
②常温下,Ksp(FeS)=6.3×10-18;Ksp(CuS)=6.3×10-28;Ksp(PbS)=2.4 ×10-28
(1)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晶体的所需操作依次是      (填写序号)。
a.蒸馏   b.蒸发浓缩   c.过滤   d.冷却结晶    e.灼烧
(3)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漂白织物时真正起作用的是HClO2。下表是25℃时HClO2及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
HClO2
HF
H2CO3
H2S
Ka/mol·L-1
1×10-2
6.3×10-4
K1=4.30×10-7
K2=5.60×10-11
K1=9.1×10-8
K2=l.1×10-12

 ①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O2、NaF、NaHCO3、Na2S四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F、NaClO2两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为:              (填“前者大”“相等”或“后者大”)。
②Na2S是常用的沉淀剂。某工业污水中含有等浓度的Cu2+、Fe2+、Pb2+离子,滴加Na2S溶液后首先析出的沉淀是        ;常温下,当最后一种离子沉淀完全时(该离子浓度为10-5mol·L-1)此时体系中的S2-的浓度为          
(4)Ⅲ装置中生成气体a的电极反应式          ,若生成气体a的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元素,它们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为A<C<B<D<E。又知A原子的p轨道为半充满,其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中最高的。D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其3p轨道将全充满。B离子比D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与B可形成BC型的离子化合物。E的原子序数为2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A简单氢化物中A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B、C、D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C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E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元素E的单质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可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a和b所示,则其面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与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中实际含有的E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KCl、MgO、CaO、TiN这4种晶体的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如图所示),其中3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离子晶体
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
786
715
3401

则该4种离子晶体(不包括NaCl)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
(4)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和CrO2中,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________。
(5)温室效应,科学家设计反应:CO2+4H2—→CH4+2H2O以减小空气中CO2。若有1 mol CH4生成,则有________mol σ键和________mol π键断裂。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