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和世臣通过养士制招揽人才,但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养士制
A.反映了宗法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 B.以军功作为标准,授予爵位和俸禄 |
C.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的显著削弱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C.政治制度的成熟 | D.选官制度的成熟 |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浮侈》中说:“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民安得不饥寒?……而上天降灾,则国危矣。”下列选项与材料表述无关的是
A.体现出王符的民本思想 | B.王符主张重农抑商政策 |
C.王符提出经世致用主张 | D.王符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
一个美国人曾发表文章抨击说“中国贸易是一种垄断贸易;广州,是一个帝国对外垄断贸易的港口;行商是地方的垄断者……”西方打破这一状况始于
A.16世纪初期 | B.18世纪晚期 | C.19世纪中期 | D.20世纪初期 |
“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严复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关注自由主要是基于
A.救亡图存 | B.实现民主 | C.发展经济 | D.解放思想 |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说明当时我国
A.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 B.争取团结国际力量反对霸权 |
C.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 | D.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建设广场、剧院的传统相比,中国古代民众参与活动的公共空间非常有限,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门、钟楼和鼓楼等。这反映了两者
A.艺术品味的高低 | B.经济水平的高低 |
C.传统文明的优劣 | D.政治文明的差异 |
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 B.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 |
C.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 |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
“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斯大林体制 |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 B.促进法德和解 |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
在一部著作里出现右边材料中的一系列小标题,据此推测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是
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 | B.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 |
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 | D.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加大 |
“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梁启超《释革》(1903年)
材料二 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
材料三 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
材料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
(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
“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一般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影视、民间故事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张择端)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并命名《LHOOQ》,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对此,杜尚曾说 “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材料三 1965年上映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革命女英雄形象。……这当中蕴含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牺牲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9年电视剧《红岩》,江姐:……抹去了强烈的政治色彩,舍弃了革命的种种口号,让我们看到坚强、机智、勇敢的共产党员江姐。在表现江姐坚贞不屈形象的同时,尤其注重体现革命者江姐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气质一面。
——胡雯《红色经典改编与传播——以“江姐”影视剧为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杜尚的《LHOOQ》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艺术思潮?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法国,试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两种不同“江姐”形象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另类历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