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游(xǐ)  予(jǐ) 迷(wǎng)百争流(gě)
B.抹(shā)磕(bàn)别(zhèn)自自怜(yuàn)
C.噬(niè)思(cǔn)商(què)而不舍(qiè)
D.不(chì)教诲(huǐ)然(qiǎo)尽职守(kè)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曙光  斑驳  翱翔 其乐融融
B.灰烬干瘪纤巧膛目结舌
C.偌大妄想懊悔苍海一粟
D.峥嵘藐视检点怨天忧人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报名选填志愿的时候,张华既想报医学类,又想报法学类,大半天的时间,他总是举棋不定
B.呼伦贝尔经过大开荒运动,终于开辟出大片耕地,使荒地变成了适合农牧的不毛之地
C.“瓜田李下”说的是避嫌,而眼前这棵高大的李树,对我们这些身无长物的学生来说,根本就不需要避嫌,谁都不可能够到。
D.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悲天悯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B.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C.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D.新婚姻法对房产权属这样解释: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几句话排列次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
②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③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
④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 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摸。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吗?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⑦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辽阔的秋,悠长的冬,遥远的春,我要一连跨过,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联系全文看,题目“苦夏”包含哪几层意思?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
(2)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第③段写童年夏天的趣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苦夏?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他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学校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了,还未开口应答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就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总感到自己和父亲“很疏远”。
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出来的?
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分别写两个句子,组成一段完整的话。
青春是一种令人艳羡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着巨大的潜力,你可以变得出类拔萃,令人刮目。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下面对莫言的介绍,请以一位高中生的身份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写一段祝贺词。要求:80字左右,语言得体、流畅,中心突出。
莫言(1955-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于上世纪80年代以乡土作品崛起,因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而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他用天马行空的叙述,进行陌生化的处理,塑造了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祝贺词
莫言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衷心地祝贺先生获奖!
学生:××
2012年10月15日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一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