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地理 / 试卷选题

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在文峰山上魏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南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经地域的一组是(  )

A.酥油茶-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C.蒙古袍-土楼-窑洞-京剧
D.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难

下列有关人文景观与地理环境的正确描述是(  )

A.阿拉伯男子身着宽大的白色长袍,是为了保暖
B.西伯利亚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用木柄勺喝汤
C.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陡坡开荒种庄稼
D.将服装厂建在原料基地,乳品厂建在城市靠近市场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难

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位于北京的是(  )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四位小朋友描述的传统民居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小红说:“我家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小强说:“我家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C.小刚说:“我家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
D.小兰说:“我家房屋墙体厚,窗口小”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容易

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特色民居(  )

A.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 B.云南丽江和黄土高原
C.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 D.西双版纳和北方地区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容易

西亚地区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受地形的影响,山区聚落的形态多为(  )

A.条带状 B.多边形状 C.团块状 D.不固定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容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房屋建筑作为人类生存的居住地,其建筑风格,外部形态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材料一 降水对聚落景观的影响:降水多或降水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水的流泻,降水量很小的地区,屋顶通常较平。
材料二 气温对聚落景观的影响:曾有人调查过欧洲各地的墙壁厚度后发现,英国,荷兰的墙壁厚度平均为23厘米,德国为38厘米,波兰为50厘米,俄罗斯则为63厘米。
材料三 我国云南省傣族,佤族的竹楼,颇具特色.这些民居居住地降水较多.竹楼多采用歇山式的屋顶,坡度较陡,达45度至50度,竹楼为双层结构,下层空着或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材料四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夏季洞里比洞外凉爽很多,冬季则又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
(1)以上材料说明各聚落的建筑风格受当地的           影响。
(2)傣族的竹楼多采用歇山式屋顶,原因是              ,人住竹楼上层是因为                    
(3)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平缓,你能说出其原因吗?
(4)材料二中,为什么从英国到俄罗斯房屋的墙壁越来越厚?
(5)材料四中,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建窑洞有哪些好处?窑洞为什么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来源:2014中考名师推荐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