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精练:探究世界的本质
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和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
A.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
B.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
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被确认为其组成物质与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 )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有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 |
关于运动的说法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依次属于( )
A.辩证法、二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
B.相对主义、辩证法、主观唯心主义 |
C.辩证法、相对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
D.辩证法、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 )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
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静止是世界的本原 |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没有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物质的 |
B.物质是运动的 |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子月亦一蚀。蚀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
A.“天行有常” |
B.“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
C.“事在人为” |
D.“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
下图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
③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
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宋·陈与义
白居易和陈与义的古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2011年9月23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青岛沿海一线尤其是崂山到田横岛沿线的海卵石,突然被赏石界的收藏家整车整车地收藏,大量的建材公司也纷纷加入到争抢海卵石的大军中,在海湾里静静地躺了亿万年的海卵石正遭遇灭顶之灾,这将加剧该地区海岸侵蚀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山东全省受侵蚀的海岸线已经超过1 200公里。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人类活动是直接导致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
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现象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