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按要求填空(8分,以回答正确的8空计分)
⑴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⑶王维《使至塞上》中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⑷是故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死亦为鬼雄。
⑹“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语交际
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理后建议小华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同学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50字)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句是(   )

A.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十篇回忆性散文。
B.《骆驼祥子》中通过祥子从健壮、朴实、充满生气的小伙子变成麻木、狡猾、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作者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判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2)选择一个情节进行简述。A《拳打镇关西》B《智取星辰钢》(4分)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实践。(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 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 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
材料三 吸烟有害健康。            ——烟盒上的警示语
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甲乙文段
【甲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文】《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2) 清荣峻茂,多趣味(     )
(3)朝白帝彩云间(     )    (4)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对比回答。
(1)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说出来。 (2)乙文的第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都写了什么内容?乙文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句相应,都写了什么内容?。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
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⑶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⑷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⑸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⑹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⑺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⑻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⑼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⑽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在文段中用”/”划出本段的层次
苏州园林池沼安排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句游览者“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和作用?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的“大多”用得准确?说明原因。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14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课文多次写了炮弹落在老妇人的旁边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选段对老妇人运用了什么描写?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选段的最后一段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请设想一段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用一百字左右写下来。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二选一)
(1)请以“那始终让我感到惭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来源: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