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chēn)怪伛(lóu)(wǔ)媚无耻(lán)言
B.(jiù)言(pī)漏(mǐ)除游目(chěng)怀
C.吝(sè)(xù)勉(cuǐ)璨流(shāng)曲水
D.桂(zhào)(càn)弱罪(qiān)(duō)咄逼人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耽误切磋编者按断章取意
B.福祉坍塌糊涂账步履维艰
C.优渥洽谈老俩口书声琅琅
D.融资惦记挖墙角声名鹊起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建立国家荣典制度表彰雕刻艺术家,设立雕刻文化艺术基金鼓励创造精品,   解决雕刻文化改革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③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   ,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A.坦陈从而灵心慧性 B.坦陈进而灵心慧性
C.坦承从而妙手偶得 D.坦承进而妙手偶得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2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B.我国在今年继续出台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D.初始阶段,勘探队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多次与油层擦肩而过。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   
①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②《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③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义相近。
④至于陆游的这两首绝句,其点睛之笔是第二首诗的结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⑤但这首《水龙吟》是研究者公认的辛词最好作品之一,刘克庄评价为“自有苍生以来所无”。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动。

A.②⑤③④① B.①②⑤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①②⑤③④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吗?
有些人对某些色彩高度敏感。科学家称这些人为四色视者,和我们这些三色视者不同,他们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也许普通人很难想象四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学家的描述来窥探一下。
视觉学家告诉我们,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感光细胞,分别用来感知蓝、绿和红,每种能分辨100个颜色等级。然后,大脑可以凭借指数递增的方式对这些参数进行叠加,从而让我们普通人分辨出100万种不同的色彩。一个真正的四色视者会在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多出一类感光细胞,其增加的100种颜色等级能在理论上使其分辨出多达1亿种颜色!对于不同河流,一个四色视者可以通过辨别细微的色差说出它们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而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并且,只有女子才会拥有这种超颜色视觉,这与基因相关,因为控制红绿两种视锥细胞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而只有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只有女性才会拥有真正的四色视觉。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早已拥有四色视觉,但关键的区别是,它们的第四种色位或在红外区或在紫外区,而我们人类仍在可见光区徘徊。
虽然人们依旧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但却扩展了色彩的丰富度,所以还是可喜可贺的。而对于幸运的四色视者来讲,我们三色视者恐怕就是色盲了,因为我们无法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三幅似乎一致的米黄色油漆作品,三色视者看不出其中的不同,而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这三幅作品掺杂了不同的金黄、灰色和绿色。所以,当我们同样面对海上夕阳下落的美景,由于感光细胞各有不同,我们眼睛中所呈现的色彩也许是不一样的。
但是即便你我都是三色视者,都可以看到绿色树木、红色太阳和蓝色天空,那我们对色彩的内心感受就会是一致的吗?可能未必。因为有些东西只属于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当我们一起看到某些蓝色的东西,我们之间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我们的所见不仅融合了我们眼睛所接收的信息,还融合了各自的感受和记忆,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蓝色很宁静,还有人感觉蓝色很广阔。其他颜色也是如此,同样的红色,有人看到兴奋和热烈,有人看到了血腥与残酷;同样的黑色。有人看到了黑暗,有人看到了深刻。我们使用相同的词语,用它们来分享彼此的感受,但实际上没人看到完全一样的夕阳景色,也没人对同样的景色有着完全相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可能永远不能体会他人所能看到的独特色彩,因为这世上没有人可以拥有相同的思维。
(摘自《大科技》2012年12期)
下面关于“四色视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四色视者对色彩高度敏感,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而这种能力是普通人群中三色视者望尘奠及的。
B.四色视者能说出不同河流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借助的是他们在大脑中将颜色等级多次叠加后形成的色差辨别能力。
C.四色视者能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是他们视网膜某个区域比普通人多出了一类感光细胞。
D.四色视者都为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基因中拥有的两条x染色体上,具有能控制红绿视锥的细胞。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普通人的感光器官分别能感知蓝、绿、红三类色彩,每种分辨100个颜色等级,这些颜色等级又能让人们分辨出许许多多的不同的色彩。
B.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四色视觉与人类的四色视觉的重要区别在于,两者第四种色位所处的光区不同。
C.由于三色视者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相对于四色视者就是色盲,但他们在可见光区,仍可辨识1亿种色彩。
D.一般情况下,三色视者难以分辨颜色比较接近的油漆作品,但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其中掺杂不同颜色。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能看到各种景物和颜色,这都不只是靠眼睛来接收的信息,还有每个人各自心底的感受和记忆。
B.尽管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词语来分享彼此对颜色的感受,但同样的景色在每个人眼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C.我们看到的颜色之所以存在不同,客观上,是每个人个体视觉能力的不同,主观上,是我们的感受各异。
D.无论三色视者还是四色视者,对同样的颜色和景物产生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相同。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
东阳诸生许都者,副使达道孙也。家富,任侠好施,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思得一当。子龙尝荐诸上官,不用,东阳令以私憾之。适义乌奸人假中贵名招兵事发,都葬母山中,会者万人。或告监司王雄曰:“都反矣。”雄遽遣使收捕,都遂反。旬日问聚众数万,连陷东阳、义乌、浦江,遂逼郡城,既而引去。巡抚董象恒坐事逮,代者未至,巡按御史左光先以抚标兵,命子龙为监军讨之,稍有俘获。而游击蒋若来破其犯郡之兵,都乃率余卒三千保南砦。
雄欲抚贼,语子龙曰:“贼聚粮据险,官军不能仰攻,非旷日不克。我兵万人,止五日粮,奈何?”子龙曰:“都,旧识也,请往察之。”乃单骑入都营责数其罪谕令归降待以不死遂挟都见雄复挟都走山中散遣其众而以二百人降光先与东阳令善竟斩都等六十余人于江浒。子龙争,不能得。
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其年六月,言防江之策莫过水师,海舟议不可缓,请专委兵部主事何刚训练,从之。
未几,列上防守要策,请召还故尚书郑三俊,都御史易应昌、房可壮、孙晋,并可之。又言:“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黄纸贴额,持之而去,闾井骚然。明旨未经有司,中使私自搜采,甚非法纪。”乃命禁讹传诳惑者。子龙又言:“中兴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复旧物。今入国门①再旬矣,人情泄查,无异升平。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内,臣不知其所终。其始皆起于姑息一二武臣,以至凡百政令皆因循遵养,臣甚为之寒心也。”亦不听。明年二月乞终养去。
【注】①入国门:这里指福王入朝为君。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举子业工:擅长
B.东阳令以私憾之憾:遗憾
C.非旷日不克旷日:耗费时日
D.闾井骚然闾井:居民聚居之处,这里指民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子龙忧国忧民的一组是
①家富,任侠好施②命子龙为监军讨之,稍有俘获
③子龙争,不能得   ④言防江之策莫过水师,海舟议不可缓
⑤乃命禁讹传诳惑者   ⑥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内,臣不知其所终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乃单骑人都营/责数其罪/谕令归降待以不死/遂挟都见雄/复挟都走山中散/遣其众而以二百人降/光先与东阳令善/竟斩都等六十余人于江浒。
B.乃单骑入都营/责数其罪/谕令归降待以不死/遂挟都见雄/复挟都走山中/散遣其众/而以二百人降光先/与东阳令善/竟斩都等六十余人于江浒。
C.乃单骑入都营/责数其罪/谕令归降/待以不死/遂挟都见雄复挟都走山中/散遣其众而以二百人降光先/与东阳令善/竟斩都等六十余人于江浒。
D.乃单骑入都营/责数其罪/谕令归降/待以不死/遂挟都见雄/复挟都走山中/散遣其众/而以二百人降/光先与东阳令善/竟斩都等六十余人于江浒。

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侠好施,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思得一当。
(2)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
(3)今人国门再旬矣,人情泄沓,无异升平。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①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②,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③,乌鸢翔舞赛神④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①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果然求得甘霖。初夏,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②使君:苏轼。③收麦社:夏天麦收后的祭祀谢恩仪式。④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
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
(2)于是废先王之道,      。《过秦论》
(3)可堪回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5)燎沉香,消溽暑。      。《苏幕遮》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题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丘一上任,公爵的手下就布置了几件疑案来捉弄他,不料都被桑丘一一妥善解决了,判得又公正又清楚。桑丘还制订了一些有益手老百姓的法令,那地方至今遵守“大总督·桑丘的宪法”。(《堂吉诃德》)
B.吕布被曹操击败后投奔刘备,屯扎小沛;乘刘备出兵抵御袁术时夺了徐州,把小沛还给刘备。袁术进攻刘备,吕布在辕门射中画戟,勒令双方讲和。不久吕布又攻小沛,刘备兵败,投奔曹操。(《三国演义》)
C.大卫·科波菲尔在寄宿学校撒伦书院深受校长喜爱;但生日时母亲去世,后父把大卫送去当童工,房东夫妇又欠债入狱。大卫历尽艰辛,最后只能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大卫·科波菲尔》)
D.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玩了个热闹。结果史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红楼梦》)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巴黎圣母院》第7卷中说,爱斯梅拉达“每次提起那两个人都十分恐惧”。这两个人除了克洛德之外,还有一个人是谁?这个人与爱斯梅拉达是什么关系?爱斯梅拉达“恐惧”这个人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数字人生
吴鲁芹
①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
②这一结论或者感慨是六七年前由一些琐事麻烦所引起的。当时觉得孔老夫子若是生活在所谓工业先进国家,恐怕会修正“小子何莫学夫诗”的理论的;至少会略为让步让小子先学会数一到九,学会运用这些数字,体认这些数字的变化无穷,光芒四射。
③上段说起的琐事是指两次微不足道的车祸。一次是大小女从寒舍驾车下山,转弯时偷工减料,使左边来车无法不碰,车身受了一点微伤。可是祸不分大小,报起账来手续同等麻烦,尤其令我自尊心略有不安的是向保险公司报案时,报完姓甚名谁之后,对方说:“更重要的是阁下保险单号码。”好像贱名无足轻重,可以等闲视之。接着就问当事人驾驶执照号码、对方驾驶执照号码、保险单号码,以及判断是非责任警察的号码,总之在抄号码报号码的忙乱中,我忽然体悟到几个数字居然能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么多的代表作用,那么大的支配力量。
④另一次不但是“祸不单行”,而且是“祸从天外飞来”。就在前祸未平之后两天,大小女携二小女去俱乐部游泳,车在停车场给人把尾灯撞坏了。回家带来一张闯祸人留字,文曰:“亲爱的会员同道,对不起,我倒车不慎把你的尾灯撞破了,请与我联络。我的电话号码(一堆数字)、我的保险单号码(一堆数字)、我的驾驶执照号码(又是一堆数字)。”这次我有经验了,立刻用各种数字把自己武装起来。而且不再用“来将通名”的方式,不再等对方问有关数字,径行把各种号码像唱山歌一样报出去。
⑤这一晚我似乎是意犹未尽,竟然起了历史考据癖,把皮夹中支配我生活的各种数字,分类排开,看看我是如何沦落到仅剩一堆数字的。呜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字亦如病茵,侵蚀的过程也是渐进的,渗透之后,就呼朋引类,扩张势力,日子一久,范围愈广,泥淖也就愈深了。回忆我初到异域定居,还十分遵从量入为出的好习惯,凡事都是银货两讫,不欠债是美德已经先入为主。我的一位老朋友说:“迟早你会发现你的美德是行不通的。”他的理论是:长安居,大不易,不赶快建立信用就更不易,而建立信用不能靠美德。美德是抽象的东西,不易捉摸,可以捉摸的是银钱往来。质言之:“欠债能还始有信。”
⑥朋友预卜我的美德行不通,很快就灵验了。因为不出一两月,我进出加油站,付现钱等找钱,感觉的确不便,这一转念之间,就等于尼姑动了凡心,大势不好,抵挡不住诱惑了,于是自言自语“申请一张购油信用卡吧”,从此水闸一开,一泻千里,不可收拾了。有时是动了“方便”的凡心,自投罗网,有时是不请自来,多少表示阁下信用卓著,自愿来笼络投效了。不出两三年,我就有了三种不同牌子的加油站信用卡,两家大百货公司的信用卡,三家“放诸四海皆准”的信用卡。所谓“放诸四海皆准”者是指全球各地通行,无论飞机公司、观光旅馆、百货商店,以及盛宴小酌,一律可用。“方便”的结果是身无分文,身外有债,被一堆数字支配到俯首称臣,旧时常说忙来忙去为了开门七件事,现在是为了维持这一堆数字屹然无恙。而且日子一久,就成了习惯,几乎是相依为命了。
⑦事实上,支配我们生活的还不仅仅是一堆与欠账有关的数字,证明我们身份的有驾驶执照号码(一堆数字),管我们病痛的有医药保险号码(一堆数字),还有一种保险是深恐我们身后过于萧条家属衣食不济的,当然又另是一个号码,又是一堆数字。我们读古人传略,常觉得古人名字真多,某公讳什么,号什么,字什么,又字什么,再加上斋名、笔名等等,写上一两行,不足为奇。百年后若有人考证,今人默默无名,而号码独多,一堆数字紧接着一堆数字,消欤盛哉,无义无情,比不上字与号、斋名、笔名能约略传出一个人的神采。可是一堆数字的魔力实在未可小觑,拿本人来说,代表我的各种数字,除去形容不出吴某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以外,其他比较具体的事,如岁入若干、旅行次数多寡,买哪一类的衣服,吃哪一等的馆子,都可以有案可稽,一目了然。
⑧我有时偶发奇想,觉得人类太不安分,小焉者如女人,上帝已经给她一张脸了,她硬要不惜工本另造一张;大焉者如男人(多半是男人),他相信人定胜天,于是把大地糟蹋得体无完肤,而且自鸣得意,说是进步,劝落后的地区赶快跟着工业起飞,飞起了之后再去担心空气污染吧,河流污染吧。凡是在大工业城市住过的人遇到风平浪静之日,污染的空气,特别浓得化不开,呼吸自然短促,很有点此恨难平的模样。东坡居士若是生在今朝,有幸住在工业先进地区,恐怕会把那首《临江仙》的下半阕改为:长恨此身非我有,一堆数字为凭,夜阑风静气难平,湖海污染尽,何处寄余生。
(选自吴鲁芹作品集《师友·文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1月,有删节)
结合全文,谈谈本文以“数字人生”为题有何寓意?
随着行文的发展,作者对“数字”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文中多处改写名诗名言,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用两句顶针式的句子,开门见山点出所写对象,简明概括了作者的对人生感叹,从而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文章开始说数字“变化无穷,光芒四射”;然而,强烈的情感却是由于“两次微不足道的车祸”引起的。调侃的语言背后,说明作者实际上并不认为数字具有那么大的作用。
C.第③段作者“忽然体悟到几个数字居然能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么多的代表作用,那么大的支配力量”,排比的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数字之于人生的作用的肃然起敬,接受了数字比姓名更重要的事实。
D.第⑦段作者感叹“今人默默无名,而号码独多,一堆数字紧接着一堆数字,消欤盛哉,无义无情”,与古人的名号形成对比,写出“数字”的冰冷、生硬。

E.文章以改写的《临江仙》煞尾,从“数字人生”的角度呼应了开端,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情感,首尾相连,深化主旨。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依据下面的开头,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1)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三位学生读书境界的不同;(2)运用比喻、引用两种修辞手法;(3)语言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三位读书境界不一样的学生A、B、C在一起聊天,谈到读书的心得……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测量光速差值的实验)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在跟迈克尔逊聊天时问道:“对测光速这个实验为什么那么感兴趣?做了那么多工作?”
迈克尔逊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它很好玩。”
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告诉女儿,自已研究语言学也是为了“好玩儿”。
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常常是为了“好玩”。在今天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
请围绕上述材料的内容与含义,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