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放在空气中,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空气中沿着图示方向射向玻璃砖,经玻璃砖折射后在光屏P上形成彩色光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光穿越玻璃砖的时间比紫光穿越玻璃砖的时间长
B.光带从左到右排列顺序为红→紫
C.如果a逐渐减小时,则紫光最先消失
D.无论a多大,各色光都能从玻璃砖中射出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0月25日,我国将第十六颗北斗卫星“北斗-”送入太空,并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东经110.5°。由此,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将首先具备为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其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关于这颗“北斗-G6”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这颗卫星轨道平面与东经110.5°的经线平面重合
B.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这颗卫星定点于杭州正上方
C.这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比离地350公里高的天宫一号空间站线速度要大
D.这颗卫星的周期一定等于地球自转周期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完全相同的两物体P、Q,质量均为m,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用两根等长的细线系在两物体上,在细线的结点处施加一水平拉力F,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

A.物体P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C.物体Q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mg
D.地面对Q的摩擦力为F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位于原点的波源在t=0开始沿y轴做简谐运动,它激起横波沿x轴传播,当t=0.15s时,波的图像如右图所示,此时波恰好传到P点,则(   )

A.该波源的频率是0.2Hz B.波长是0.4m
C.P点将向下运动 D.P点将向右运动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b间接人正弦交流电,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灾报警系统原理图,R2为热敏电阻,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小,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A2为值班室的显示器,  显示通过R1的电流,电压表V2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R3为一定值电阻。当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减小
B.V1的示数减小,V2的示数减小
C.A 1的示数增大,A 2的示数增大
D.A 1的示数减小,A 2的示数减小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方向匀强磁场,PQ为两个磁场的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1=B、B2=2B。一个竖直放置的边长为a、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垂直磁场方向从图中实线位置开始向右运动,当线框运动到分别有一半面积在两个磁场中时,线框的速度为v/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为 (B)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0.5mv2
(C)此时线框的加速度为         (D)此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 cm.
         
某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89.2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甲中秒表所示,则: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__cm,秒表所示读数为______s。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乙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要测量一个标有“3V  1.5W”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3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0~600mA(内阻约0.5Ω)                   
C.直流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滑动变阻器(10Ω,1A)
E.滑动变阻器(1kΩ,300mA)          F 开关、导线若干
①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选用                 (填 “D” 或 “E ” )
②某同学用导线a、b、c、d、e、f、g和h连接的电路如下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是完好的,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则可确定断路的导线是        ;若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小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是       ;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是         
③下表中的各组数据是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作出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④如图所示,将两个这样的灯泡并联后再与5Ω的定值电阻R0串联,接在电压恒定为4V的电路上,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长=0.80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0.10kg的小球,悬点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 1.00m。开始时小球处于点,此时轻绳拉直处于水平方向上,如图所示。让小球从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点时,轻绳碰到悬点正下方一个固定的钉子P时立刻断裂。不计轻绳断裂的能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当小球运动到点时的速度大小;
(2)绳断裂后球从点抛出并落在水平地面的C点,求C点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若OP=0.6m,轻绳碰到钉子P时绳中拉力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断裂,求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两平行导轨间距L=0.1 m,足够长光滑的倾斜部分和粗糙的水平部分圆滑连接,倾斜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垂直斜面方向向上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 T,水平部分没有磁场.金属棒ab质量m=0.005 kg,电阻r=0.02 Ω,运动中与导轨有良好接触,并且垂直于导轨,电阻R=0.08 Ω,其余电阻不计,当金属棒从斜面上离地高h=1.0 m以上任何地方由静止释放后,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x都是1.25 m(取g=10 m/s2).

求:(1)棒在斜面上的最大速度;(2)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3)从高度h=1.0 m处滑下后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一二象限内范围内有竖直向下的运强电场E,电场的上边界方程为。在三四象限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边界方程为的匀强磁场。现在第二象限中电场的上边界有许多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离子,在处有一荧光屏,当正离子达到荧光屏时会发光,不计重力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力。

(1)求在处释放的离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本小题x可作为已知量)。
(2)若仅让横坐标的离子释放,它最后能经过点,求从释放到经过点所需时间t.
(3)若同时将离子由静止释放,释放后一段时间发现荧光屏上只有一点持续发出荧光。求该点坐标和磁感应强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布朗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水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B.麦克斯韦提出了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规律,即“中间多,两头少,,
C.开尔文认为绝对零度是可以达到的
D.克劳修斯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造出了第二类永动机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压瘪但尚未破裂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泡一会儿,就会重新鼓起来。这一过程乒乓球内的气体(   )

A.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B.吸热,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C.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压强不变 D.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分子数增大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选修3—5](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查德威克在利用a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C.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D.玻尔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的小球,其中甲球的质量m1="2" kg,乙球的质量m2="1" kg,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碰撞前后甲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两球发生正碰后粘在一起,则碰前乙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7 m/s,向右 B.7 m/s,向左
C.1 m/s,向左 D.1 m/s,向右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