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Na、K等离子不能通过仅由磷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膜,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离子通道(蛋白质)后却能高速地跨过该人工膜。这种运输方式类似于(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胞吞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体现了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2-3-1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2-3-1

A.此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方式发生的条件为顺浓度梯度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液泡内
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
C.细胞呼吸时,丙酮酸要转运到线粒体内才能被利用
D.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质M溶液浓度
通入空气前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
30  mmol/L
3  mmol/min
3  mmol/min
50  mmol/L
3  mmol/min
3  mmol/min

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    )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B.底物只有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才能被催化
C.RNA聚合酶能催化遗传信息的翻译
D.酶均由腺细胞合成,具有高效性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
编号
1
2
3
4
5
加入
物质
 适量质量分数为3.5%
氯化铁溶液
 等量新鲜唾液
 等量新鲜马铃薯汁 
 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新鲜马铃薯汁
 等量新鲜马铃薯汁+稀盐酸
实验
结果
少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注:所有试管均为同一室温
A.2号和3号实验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1号和2号实验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通过实验证明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有关
D.新鲜马铃薯汁中可能含有多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葱内表皮细胞液浓度很高,但却不是紫色的。取洋葱内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边滴入添加了含红墨水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红色部分为液泡的细胞液
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白色部分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
C.视野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
D.视野中白色部分逐渐缩小,浓度逐渐升高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
B.生长激素与呼吸酶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细胞
C.消化酶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共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D.基因指导酶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RNA聚合酶、ATP等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要验证ATP能否使一离体的新鲜骨骼肌发生收缩现象,那么下列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待肌肉本身的ATP消耗完后再进行
B.可滴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C.先滴加生理盐水,然后滴加ATP溶液
D.先滴加葡萄糖溶液,然后滴加ATP溶液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    )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2-3-2曲线b表示在其他条件充分适宜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改变某一条件,据图分析最准确的是(    )

图2-3-2
A.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不会改变
B.适当降温,重复该实验,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B点后增加酶量,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果,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甲                             乙
图2-3-3
(1)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番茄培养在含Ca2、Mg2、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图甲)。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离子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番茄体内,吸收结果表明番茄对Si4的吸收最少,而对另外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多,这一差异与根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100  cm2叶·h(用CO2吸收量表示)。
(3)在成熟的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较高。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衰老和抑癌功效,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保健功能是通过保护________(填写某种物质)免受损伤,防止癌症的发生。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般都需要酶的参与。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图2-3-4是有关纳豆激酶(NK)溶栓机理简图:

图2-3-4
①研究NK直接水解作用:给定纤维蛋白平板,将______________滴加其上,若出现相应的溶解圈,则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K的间接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活体内纤溶酶原,增加纤溶酶的量和作用,溶解血栓。
③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溶栓效果。
供选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蛋清溶液、缓冲液、双缩脲试剂、量筒、试管和秒表。
实验步骤:(“+”表示添加,“-”表示未添加)

 
加入物质的成分
试管1
试管2
1
A________


2
缓冲液


3
纳豆激酶(NK)溶液


4
B________


表格中A、B处添加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的鉴定可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3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