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部分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田字格里。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是机器。机器制造了一系列fěi( )夷所思的速度。木牛流马换成了十轮大卡车。hóng( )雁传书换成了电报或者传真。一列火车哐当当地驶过,强壮的jùn( )马变得如此渺小。尤其令人骇异的是,人类不仅计算出逃离地球引力的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而且制造出宇宙飞船áo( )游天空,把那一颗缓缓转动的地球远远抛在后头。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世博会。” |
B.江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
C.开创我国海洋事业新局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
D.油井泄露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奉献忧患意识呢?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
B.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
C.深圳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12日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开幕。 |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共10分,每空1分)
,不如退而结网。
,流水前波让后波。
人生自古谁无死, 。
工欲善其事, 。
_,不废江河万古流。
身无彩凤双飞翼, 。
《春望》一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 。
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 , 。”
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在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的精神,____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哪一个?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中国人对长城有着独特的情结,我们也学过了“长城”专题。下面哪一个句子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读后所感。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我的中国心》)
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
在人类面前,万里长城已经不堪重负,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长城,如今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你作为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就保护长城方面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至少两点)
活动中,班长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学生们针对“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有人说:“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这一班人徒步西行北上,大张声势,纯属作秀!”请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以上的话进行反驳。
阅读宋朝词人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一词,完成下列题目。(6分)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点明季节,渲染词人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赏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的妙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文《鲁人曹沫①》,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 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③曹沫三战所亡地( ) ④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如与之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至之市
C 吾欲辱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曹 沫 执 匕 首 劫 齐 桓 公
翻译句子。(4分)
①子将何欲?
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阅读《冬虫夏草》,完成下面各题。
⑴不是什么幼虫都能成为冬虫夏草菌的寄生体。
⑵小虫活动的天空是如此高阔,土地是如此辽远,小虫更是如此之多,何以冬虫夏草菌偏要选择蝙蝠蛾幼虫作为寄生体呢?选菜青虫就不行吗?——其形象并不怎么高雅,但毕竟还是虫,还能够化蝶,翩翩然上下,亦虚亦实,恍兮惚兮,饶有诗意的。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茵的“培养体”,是被宠幸还是命运的安排?
⑶也不是任何真菌都能生长在蝙蝠蛾幼虫的身体里。
⑷我们比较熟悉的真菌如蘑菇、霉菌,还有酵母菌等,谁也不会想到要深入如此逼仄、窄小的“虫体环境”。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冤家路窄。我想,一开始也可能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只是这种偶然多了,才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最后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选择。
⑸寒冬是萌生冬虫夏草的季节。雪野洁白,四野寂静,千山鸟飞绝,野渡雪自白。这样的日子,蝙蝠蛾幼虫只能躲藏在寒冷的泥土里,随着体质的下降,冬虫夏草菌终于强行钻入它的身体,吸取体内的营养,在体内萌发菌丝体。经过隆冬到初夏漫长的日子,可怜的幼虫终于被“吃”得只剩下一袭皮,皮中全是密密实实的菌丝体(菌核)。入盛夏,菌核茁壮成长,不久,便从“虫”嘴巴那头伸出一根中间肥两头略尖、表面上生着一些小球体、里面隐藏着不少冬虫夏草后代(子囊孢子)的棒子。这棒子窜出泥土以后,怎么看都像夏天的草叶。
⑹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
⑺江南烟雨,天潮潮地湿湿,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岭南天气,风热温湿,也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根据科学考察,冬虫夏草只适合生长在我国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一带森林草甸或草坪上。想来,这真使经济至上的尘世短了不少冬虫夏草的产量。
⑻成为冬虫夏草绝不是菌的美德,而是菌的鸠占鹊巢,菌的侵略行径,菌的霸权主义;是冬天开始的弱肉强食,冬天里的强盗作为,生物界的罪恶逻辑。菌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来建筑在其他生物的死亡之上,谁能想像得出虫的死亡过程有多痛苦?
⑼世上不是有“披着羊皮的狼”吗?我以为冬虫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虫皮的狼”。友人从西藏归来,带给我一小包冬虫夏草,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冬虫夏草,因为是从生态环境最好的西藏出产的。我想,迄今为止人类的所谓生态学观念,本质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对于蝙蝠蛾幼虫来说,即便生活在西藏那样的土地上,生态环境也未必能说是好。
⑽冬虫夏草使菌的身价得了道升了天。冬虫夏草入药,性温味甘,极具补肺益肾功能。优质的冬虫夏草,药店已售数万余元一斤。
⑾在地球村,新的冬虫夏草依然在产生…… (选文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冬虫夏草形成的必要条件。
文中第⑨段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删掉?为什么?
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冬虫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虫皮的狼”’?
清代药物学著作《本草从新》中说:冬虫夏草若夏天不摘取,到冬天又会变成虫。读完本文后,你觉得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下面各题。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③卡莱尔再起炉灶,重写这部巨著。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莱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⑤现实生活中,不知意的事十之八九,心情不好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就抱怨社会,上课迟到就抱怨闹钟,工作太累就抱怨老板…… 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只是一种情绪发泄,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放大了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事无补。
⑥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艳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⑦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会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利、有趣。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拥有创造力,获得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
文章①一③段讲述卡莱尔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 分)
某班晓文同学家庭困难,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情绪总是很低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以同学的身份对他进行劝解。(4 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阅读邓皓的《默读父亲》一文,完成第下面各题。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 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医院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 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 ”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但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其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小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是他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 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请以“父亲”为主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的三件事。文章以“默读父亲”为题有何妙处?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⑴说说“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的含义
⑵请简要赏析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
文章最末画线句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一】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朱自清《背影》)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刻画了不同的父亲形象。如果父亲是一本书,那么本文作者从父亲身上读到了什么?链接内容的作者又从链接内容中,读到了父亲的哪些内涵?
《默读父亲》: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