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甘肃]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②ATP是所有细胞均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在亲、子代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⑤所有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⑥病毒和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
C.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D.核糖核酸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主要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等描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都不相同
B.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成熟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诱导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A.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
B.控制合成一种激素,诱导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
C.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
D.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材料不适合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A.玉米——用于遗传杂交实验
B.洋葱表皮细胞——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
C.麦芽提取液——检测还原糖实验
D.水绵——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N标记细菌的DNA,然后将这种细菌放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假定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产生4个新个体,它们的DNA中含14N链与15N链的比例是

A.3:1 B.2:1 C.1:1 D.7:1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
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
C.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
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
B.被动运输过程有时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图中c可表示葡萄糖进入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
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中关于酒精的使用,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时,用酒精处理细胞使染色更清楚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漂洗解离后的根尖
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D.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用酒精改变膜的通透性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
C.新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生物类型有所增加
D.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人体细胞正常分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相等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都为23条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有离子进出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上进行传导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图中所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在不同的时空
B.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的相同
C.以③为模板而合成的⑤上最多有20种氨基酸
D.③上所含有的不同密码子,都会翻译出对应的氨基酸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
D.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小组在对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进行研究时,绘制出下图所示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果蝇体内除精子外,其余细胞内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能在Y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等位基因
C.若此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DX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DY,dX,dY
D.Ⅱ1、Ⅲ1、Ⅳ2、X或Ⅱ2、Ⅲ2、Ⅳ1、Y均可表示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突变基因一定会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子代个体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④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为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导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失重条件下植物仍能向光生长
B.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C.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能导致果实脱落
D.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的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D.外界空气中的0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9层膜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和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关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内的产能代谢
C.甲状腺激素对成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没有影响
D.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遍布全身的器官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C.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随机取样,同时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多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这些红花豌豆自交,后代红花豌豆的比例 
A.5/8        B.3/8       C.3/16     D.9/16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
B.②中含有与③中a类似的结构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D.②中含有密码子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A.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需氧呼吸强度,b为厌氧呼吸强度
B.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耗氧量,则a为变温动物,b为恒温动物
C.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D.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根的促进作用,b为对茎的促进作用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eer综合征(XXY型),那么该孩子的病因

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 D.无法判断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根尖分生区细胞一定不会与环境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⑥两个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两个种群一定属于两个物种 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⑧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A.全部正确   B.有一个正确 C.有三个正确 D.全都不对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6h时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叶绿体无O2生成的时间总共有___小时。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实验进行48小时内后植物体____(是╱否)有有机物的积累。
(4)如果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
(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
(3)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
(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环境中。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1、S3等15种,它们互为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结果。
(2)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

伸长完成受精。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_______个体。
(3)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________。
(4)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这导致雌蕊和花粉管细胞中所含的________等分子有所不同。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5)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遗传性状的多样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更丰富的_____,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 ----
Aa ----
aaB _ _ _ 、aa _ _D_
aabbdd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 基因型是   ,F1 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 自交,F2 中黄花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是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肝脏能分泌胆汁,并储存在胆囊中,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引起胆囊分泌胆汁。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2)肝脏的解毒作用有助于维持______,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3)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促进肝细胞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识别、吞噬病原微生物的免疫调节类属_____。枯否氏细胞能识别病原微生物,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功能,其吞噬活动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
(5)给某人注射乙肝疫苗,若该疫苗有效,则在其血液中可检测到_____。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下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    和基因重组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4)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的输入,原因是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输入能量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那么,通过计算,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演替。

来源:2014届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期1月联合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