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操作或标签正确的是(   )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应有完全吸收处理装置
B.酒精及其他易燃物小面积失火,应该迅速使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等失火应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汞洒落后,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面的排气扇
D.学生实验时应戴防护眼镜,万一眼睛中溅进酸或碱溶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切忌用手揉眼睛),然后请医生处理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再配制的试剂是(   )
①酚酞试液     ②银氨溶液  ③Na2CO3溶液  ④Cu(OH)2悬浊液  ⑤酸性FeCl3溶液  ⑥FeSO4溶液  ⑦NaCl溶液  ⑧氯水

A.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⑦ D.②④⑥⑧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涉及的有机物及有机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乙烯分子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同,但二者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除去甲烷气体中的乙烯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C.苯的二氯代物有3种,说明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的六元环结构
D.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以反应,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有机产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SO42-与SO32-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硝酸钾  硫酸钠  氯化钙  氯化钡
B.硫酸  硫酸铝  氯化钠  氢氧化钠
C.盐酸  硫酸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D.硫酸钠  硫酸镁  碳酸钠  氢氧化钠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B.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D.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聚异丁烯( )是生产汽油清洁剂的中间产物。下列关于聚异丁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聚异丁烯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B.聚异丁烯的分子式为(C4H8)n
C.聚异丁烯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D.聚异丁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酸性KMnO4溶液、E.品红溶液等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
A.混合气体→A→E→B→C→D→B
B.混合气体→C→D→E→E→A
C.混合气体→A→E→D→E→B→C→B
D.混合气体→B→E→A→D→C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甲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利用乙装置制取N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淀粉KI溶液
C.利用丙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D.利用丁装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H3(H2O)
浓硫酸
洗气
B
H2O(Br2)
CCl4
分液
C
KCl固体(I2)
KOH溶液
加热
D
MgCl2溶液(FeCl3)
NaOH溶液
过滤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颜色无变化
C.实验Ⅲ:微热稀硝酸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O2、CO、CO2、HCl、NH3、NO、Br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通过图中洗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少(该装置前后都不与大气直接相连),通过干燥管(内盛放Na2O2)后气体呈红棕色,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一定有NO和O2
B.原气体中一定有NH3、NO、CO2、CO
C.原气体中一定没有CO
D.原气体中一定没有HCl、Br2、O2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36 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 g。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以下推测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NH4+
B.不可能存在Ba2+、Cl-
C.Na+一定存在,且c(Na+)≥0.2 mol/L
D.Na+、Cl-可能存在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它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E是有香味的有机物,F是高分子化合物(已知醛类氧化可生成羧酸)。

(1)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②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④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⑤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 000 mg/L~10 000 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一)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1)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________,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性和_____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
(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是否有腐蚀作用?
(三)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对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如下假设:假设①:有明显现象;假设②:无明显现象。
(4)基于假设①,结论是铁钉被腐蚀,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5)基于假设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

(1)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______;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2)对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含有氯化钠;
假设2:只含有___________;
假设3: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都含有。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限选以下试剂: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酚酞试液、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
②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
 
步骤5: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Fe2O3与H2反应会因温度不同而可能有Fe3O4生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H2还原Fe2O3的实验中,用磁铁吸出生成的黑色粉末X。为探究X的组成,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认为黑色粉末X能被磁铁吸附,因此X是铁。但乙同学不同意他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先将少量黑色粉末X加入装有足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振荡,固体部分溶解,有极少量红色物质析出,过滤;然后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出现红色。通过现象分析,丙同学得出X的组成是Fe和Fe3O4
①滴加KSCN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粉末X直接加入盐酸中,再加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则不出现红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
(3)丁同学的实验方案:

①操作Z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上数据,得出2.88 g黑色粉末X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如FeS等)。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下列装置可用于CO2气体的提纯和干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容量瓶
(2)上述装置中,A是_____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_____。
(3)上述装置中,B物质是_____。把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收集起来,用来测定CO2的分子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4)一次性饭盒中石蜡(高级烷烃)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剪碎、称重→浸泡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为了将石蜡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碳酸钙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
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      d.正己烷
(5)在溶出量测定实验中,为了获得石蜡和碳酸钙的最大溶出量,应先溶出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十、十一章有机、实验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