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运动状态 |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
自然界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蒸发 | B.苹果腐烂 | C.煤燃烧 | D.铁生锈 |
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收电磁波的特征。Cr2O3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A.+l | B.+2 | C.+3 | D.+6 |
下列化学符号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A.2N-2个氮原子 | B.2H-2个氢元素 |
C.2H2O-2个水分子 | D.CuO-氧化铜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说明了
A.分子由原子构成 |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C.分子间有间隙 | D.分子可以再分 |
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
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
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8,关于S8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
B.它是一种单质 |
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 |
D.它的摩尔质量为256 g/mol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不会引起PM2.5增大的是
A.焚烧秸杆 | B.汽车尾气 | C.燃烧煤炭 | D.光合作用 |
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方程式中n=l | B.SiO2作氧化剂 |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 D.CO是还原剂 |
将1 mol CO和2 mol O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该容器内的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1:2 | B.1:3 | C.1:4 | D.1:5 |
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其原因是两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Ca(OH)2+2NH4Cl—2X↑+CaCl2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H3 | B.NO | C.NO2 | D.N2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石灰水 | B.点燃 |
C.通过灼热的CuO | D.通过灼热的木炭 |
欲将30℃时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 | B.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将100克20%的硝酸钾溶液倒掉一半,然后加入50克水搅拌均匀后再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30% | B.20% | C.10% | D.5% |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
B.温度太低 |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
D.试管口倾斜了 |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 g水)见下表:
物质 |
0℃ |
30℃ |
60℃ |
90℃ |
甲 |
13.3 |
45.8 |
110 |
202 |
乙 |
35.5 |
36.0 |
37.1 |
38.1 |
丙 |
0.18 |
0.16 |
0.12 |
0.08 |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一定条件下,T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2.2 |
16.2 |
0.9 |
反应后质量/g |
a |
4.4 |
8.1 |
1.8 |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
能正确反映图像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B.②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现有干冰、甲烷、食盐和二氧化硫四种物质,请用化学式按要求填空:
(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4)能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试管中气体的化学式为 ;
(3)电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有(写微粒名称) ;
(4)该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I.水是由 组成的;II.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 ℃时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A和B的饱和溶液
(3)t1℃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在实验室配制100 g 10%的氯化铵溶液并探究酸碱性强弱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计算:需氯化铵的质量 g,水 mL;
(2)称量: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铵,用 (选填 “50mL”、 “100 mL”或“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3)溶解:将上述称量好的氯化铵和水放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 。
(4)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铵中含有水分或其它杂质,则所配制的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测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铵溶液的pH为5,则其为 性。为进一步探究其酸碱性的强弱与溶液的浓度、温度是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步骤研究。请完成第二、第三步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中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0%、20%的氯化铵溶液;
第二步:在相同 下;分别测5%、10%、20%的氯化铵溶液的pH;
第三步: ;
第四步:根据测得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氯化铵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浓度、温度关系。
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O2、CO2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编号仪器a的名称为 ;
(2)甲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O2,应需用图中的发生装置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应选择图中的发生装置 (填编号),若用D装置来收集CO2,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D装置还能检验气体;检验CO2时,瓶中可放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要制取0.1 mol CO2,则理论上最少需要含碳酸钙多少g的大理石?(根据方程式列式计算)。
以石灰石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图实验:
[注:上述实验过程中,气体C过量,尾气D,以适当方式收集
I.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基本类型 ;
II.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 ,尾气D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Ⅲ.某实验兴趣小组对固体B的成分(不考虑石灰石中原有的杂质)进行实验探究:
甲同学认为固体B一定只有氧化钙,其理论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乙同学认为固体B除了有氧化钙还可能有 (13) ,为此,他们决定用实验来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I.取冷却后的少量固体B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
烧杯中放出大量热量,酚酞试剂呈 色 |
固体B中含有氧化钙K] |
II.取冷却后的少量固体B于小烧杯中,滴加适量的 |
产生大量气泡 |
固体B中含有 |
最终得出结论,乙同学的想法更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