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四川]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pǔ)襁褓(qiǎng bǎo)禁(gù)偻(gōu)
B.渎(xiè)恣(suī)一黄土(bēi)据(jié)
C.寒(jìn)而不舍(qiè)当(gōu)噪(guō)
D.怒(chēn) 刀(pō)病(zhuō)害(qián)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鹜恼羞成怒一代天娇心灵劫难无限遐想
B.格物自知迫不急待再接再厉忧心仲仲珊珊来迟
C.萧索隔漠恃才放旷相题并论记忆尤新
D.根深蒂固不求胜解高谈阔论荼饭无心精血诚聚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提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他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就是要有责任心(敬业),有趣味(乐业)。
B.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并通过列举中国的脊梁,摆事实有力论证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势利的形象,批判了金钱至上的人性缺点。
D.《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时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B.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C.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对刘禅循循善诱,谆谆告诫,既希望他能亲贤远佞,又希望他要有自信心,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己。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①,古人与稽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③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④,终无济于天下。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字词注释】  ①审问:详细考究。②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③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④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进则日退于是与亮情好
B.虽子羔,原宪之贤贤于材人远矣
C.以求其非之所在诚如,则霸业可成
D.无车马之此迨天所以将军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习染不自觉长跪谢之曰可计日待也
B.以求其是非所在虽子羔、原宪贤时人莫许也
C.终无济天下休祲降天曹操比袁绍
D.求其是非之所在彰其咎杀之应陈渋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每句3分,共12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默写(共9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人迹板桥霜。
            ,西北望,射天狼。
            ,只有香如故。
白居易《观刈麦》中表现劳动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                。”
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斗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赏析下面的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诗中“山白鸟忽鸣”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的幽静?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国民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效果,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读文章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讲道理?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完成下面题目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11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1)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2)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
第⑧段“两行清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 之情,又有        之情。
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②她得天独厚,被誉为“钒钛之都”、“阳光花城”的称号。③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攀枝花正在全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为内容的五创联动活动。④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支持、参与创建活动。
段中的一处病句是______句,应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标点符号有误的一处是是______句,应该修改为_____________。
作为攀枝花市民,你认为“阳光花城”应当有哪些内涵?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伫立窗前,眺望窗外。窗外有些什么?是阳光从树的缝隙中射下来的点点淅沥的阳光?是风和雨的歌舞剧?是左邻右舍互助互乐温馨点点的画面?还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陌生人的故事…… 以“窗外_________”为题,补全标题后,写一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字数不少于650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不能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4)不能抄袭他人作文;(5)书写工整规范,卷面3分。

来源:2013-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外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