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水平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读下面某河流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河流A处逆水行船,仅从节省动力角度考虑,船的航线应选在
A.靠近河中心航行 | B.航道最深处航行 |
C.靠向逆水的右岸航行 | D.靠向顺水的右岸航行 |
当图中B支流的源头和该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同时迎来日出,此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草木枯黄 | B.黑龙江冰封河面,雪景迷人 |
C.印度半岛气候凉爽干燥 | D.非洲大草原上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 |
下图为“某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岛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 B.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 |
C.北部坡度比南部平缓 | D.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
该岛的面积约为
A.0.43平方千米 | B.4.3平方千米 | C.14.3平方千米 | D.143平方千米 |
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0N、1160 E),那么该岛位于北京的
A.东北方 | B.东南方 | C.西北方 | D.西南方 |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
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
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
B.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
C.通常用环节乙数量的多少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
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如果D和④为同一地区,则对该地区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 |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
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 | 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图的右侧分别为“乙河流R地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河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湖为外流湖,水面季节变化较大 ②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③甲河为内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④乙河流穿越了背斜谷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甲河流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到台风影响 | B.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非常明显 |
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 | D.冬季盛行西南风 |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图中A地正处于 气压控制,天气状况 ,因为其中心气流 。(6分)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地,判断的理由是 。
③地风向是 ,在图上画出③地的风向。(8分)
(3)若图示东部区域暖空气有足够的水汽,则图中虚线b、c附近降雨强度更大的是 ,据图分析其降雨和降雨强度更大的形成原理: 。(10分)
(4)根据天气形势图作出正确的天气预报的是( )(2分)
A.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 B.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
C.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 D.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为阴雨天气 |
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描述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特点并阐释其主要影响因素。(8分)
(2)东北大米粒形短圆,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胶质率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饭粒油亮、香味浓郁。在东北种水稻有两种观点。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6分)
观点A: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
观点B:东北地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水稻
(3)近年来中国人到甲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6分)
中国气象视频网2013年8月16日讯近期,强降雨“驻守”东北地区,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等多条流域出现超警戒水位,受持续降雨影响,松花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黑龙江发生、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黑龙江、嫩江和松花江干流800多处堤防发生渗漏、冲刷、管涌等险情。
(4)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此次洪涝产生的自然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