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四川]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B.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平均速度
C.运动员掷铅球的成绩是指铅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
D.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速度改变量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汽车在一段弯曲水平路面上行驶,关于它受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图中F为牵引力,Ff为它行驶时所受阻力) (  )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 A、B、C三块粗糙物块叠放在一起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给B施加一个向右的F =1N的作用,三个物块仍然保持静止。则关于各接触面间的摩擦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摩擦力为1N
B.B、C之间的摩擦力为0N
C.B、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1N
D.C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左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蹲在台秤上,当他突然站起的过程中,关于台秤示数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一直变小
B.先变大后变小,最后恢复到蹲在台秤时相同示数
C.一直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最后恢复到蹲在台秤时相同示数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飞机做特技表演时,常做俯冲拉起运动,此运动在最低点附近可看作是半径为500 m的圆周运动。若飞行员的质量为65 kg,飞机经过最低点时速度为360 km/h,则这时飞行员对座椅的压力为:(取g=10 m/s2) (  )

A.650N         B.1300N       C.1800N       D1950N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运动会上的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驰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若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的速度为v2,直线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则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应该为(  )

A. B. C. D.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匹马拉车比一匹马拉车跑得快,这表明物体受的力越大则速度就越大
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C.司机朋友行驶中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自己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且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  )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v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一定时,r越小则要求h越大
B.v一定时,r越大则要求h越大
C.r一定时,v越小则要求h越大
D.r一定时,v越大则要求h越大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 m/s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照我国月球探测活动计划,在第一步“绕月”工程圆满完成任务后,将开展第二步“落月”工程,预计在2013年前完成。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如图所示,飞船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Ⅱ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v=
B.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π
C.飞船在A点点火变轨的瞬间,速度增加
D.飞船在A点的线速度小于在B点的线速度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某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题12(2)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m=2kg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
C.在F为10N时,物体的加速度a=2.0m/s2
D.物体与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12N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如图所示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题图所示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备有下列器材:

①待测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小于1.5V) ②电流表,量程3 mA
③电流表,量程0.6A ④电压表,量程1.5V ⑤电压表,量程3V
⑥滑动变阻器,0~20   ⑦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I、请选择实验中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填标号)。
II、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求得电源电动势为__________V,电源的内电阻为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将木板一端垫高,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在绳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滑动
B.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2)如图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A、B、C、D、E、F、G.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0.10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50cm,BC="3.88" cm,CD="6.26" cm,DE="8.67" cm,EF="11.08" cm,FG=13.49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_____  m/s2,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C =   ______  m/s.(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 m/s2
0.30
0.40
0.48
0.60
0.72

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②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如图所示,在成都天府大道某处安装了一台500万像素的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准确抓拍超速车辆以及测量运动车辆的加速度。一辆汽车正从A点迎面驶向测速仪B,若测速仪与汽车相距355m,此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车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汽车运动到C处与超声波相遇,当测速仪接受到发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恰好停止于D点,且此时汽车与测速仪相距335m,忽略测速仪安装高度的影响,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分析(已知超声波速度为340m/s,)。
 
(1)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a;
(2)此路段有80km/h的限速标志,分析该汽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是否超速?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斜坡上,从P点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落到斜坡上另一点Q,斜面的倾角为α,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3)该星球的密度。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某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o,AB之间距离L1=2.05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质量为M=1.0kg,长度L2=1.0m的木板上表面与小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2=0.4,下表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1,开始时长木板靠近传送带B端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假设物块在滑离传送带至木板右端时速率不变,sin37o=0.6,cos37 o =0.8,  g=10)。求:

(1)物块离开B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
(3)木板在地面上能滑过的最大距离。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