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3月质量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P、Q为昏线的两个端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时,地球上今日与昨日范围之比为
A.5:4 | B.1:5 | C.1:17 | D.5:7 |
若Q点为67°S,此日
A.太阳直射23°N | B.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 |
C.北极地区适宜科考 | D.济南昼长夜短 |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①②③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为海陆间循环的各个环节,箭头 a,b,c,d 为岩石图与水循环各环节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③三类岩石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环节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①—甲 | B.②一甲 | C.③一丙 | D.③-乙 |
a、b、c ,d的含义和下列现象成因有关的是
A.a—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 | B.b—长白山天池附近多玄武岩 |
C.c一安第斯山脉西侧中段的荒漠 | D.d—云贵髙原多溶洞 |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业生产联系图,该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
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③改善农田施肥结构,保持提高土壤肥力
④解决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 B.工业区 | C.住宅区 | D.旅游区 |
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加 | B.道路系统落后 |
C.出行方式改变 | D.出行距离增加 |
下图是“运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GIS)来选址的工作流程图”。采用图示流程进行选址的设施可能是
A.大型油气储备库 | B.核废料储存场 |
C.城市垃圾处理场 | D.地下水天然补给区 |
(22分)振兴区域经济,加强区际联系,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題。
材料一华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肢系统。雾的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农,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氩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导致视野模糊能见度恶 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容胶系统称为霾。出现霾时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霾的曰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 团没有大的变化,相对穗定时,霾可终日不散,甚至可持续数天。
(1)天津是我国传统化工基地,近年来在向国际大都市迈进过程中,天津化学工业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2)甲地煤炭资源丰富,而上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严重缺乏。结合材料一,说出甲地 煤炭运往上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2013年春节前后,京津冀鲁地区多次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地 理知识,分析造成这些地区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并说出形成霾的物质来源。
(4)乙是世界著名的京杭运河,进入21世纪,古老的运河焕发了青春。试说明京杭运河改造与扩建对于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4分)自中亚各国独立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读甲、乙两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C三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中国已成为甲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试从地理角度分析甲国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 有利条件。
(3)乙国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产棉国和原棉出口国,被誉为“白金之国”。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乙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10分)【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題。
材料一 夏威夷旅游业发达。喷焰的火山、茂密的森林、洁白的沙滩、湛蓝的海水,热烈的草裙舞与轻巧的独木舟……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来此度假观光。
材料二 夏威夷群岛的位置和火山分布图。
(1)参照表中内容,对下列夏威夷著名旅游景观进行分类(4分)
(2)依据材料分析说明夏威夷群岛旅游资源游览价值髙的原因。
(10分)【地理一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表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形区不同地点某种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越多,表示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越大
(1)该灾害五个地点共同的致灾自然因子M是指什么?并指出五地中最需实施生态移民的地点和最适于接纳移民的地点。
(2)说明④地防灾减灾的措施。
(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渔业资源锐减,候鸟数量减少。在2004年之前的近30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米,面积缩小了312平方千米。1997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通过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有所恢复。自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七年递增,2012年解冻后的青海湖面积为4351.50平方千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06平方千米。
材料二:2000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數变化值。
(1)简述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增大的原因。
(2)为维系青海湖“水-鱼-鸟”生态链的安全,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可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