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黑龙江]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人物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这突出说明

A秦朝服饰丰富
B秦朝注重礼仪
C皇权至高无上
D他对服饰很讲究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里第一次“革命”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 
C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D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在论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里的“它”指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老师组织学生召开研讨会,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西周建立原因探究》
B《评价中国科举制的创立者——秦始皇》
C《论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是近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
D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致的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民主原则      B司法独立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这表明当时法国建立的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等级制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上海2009年12月29日电,英国籍毒贩什肯·阿克毛2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被注射执行死刑,如果该事件发生在1845年,援引以下哪项条款,该毒贩可能会免于处罚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   D协定关税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则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下列对此揭贴主旨概括最完整准确地是
A反清灭洋   B反清复明
C杀尽洋人   D扶清灭洋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他说的是
A七国之乱           B胡惟庸案   C太平天国                 D义和团运动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追求真理。其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包括
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粹主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翻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北京报纸,发现革命前对老百姓的“子民”、“蚁民”、“贱民”等称呼,在革命后被“国民”、“公民”等词语所代替。他由此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了深入理解,其中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C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D使人民完全获得言论自由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特别规定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很多像图中这样的纪念品,让人们追忆着那段辉煌的岁月。这两件展品反映的主题是

A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       B以改革救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
C推翻了君主专制,实行共和政体           D新政府实行内阁制,约束袁世凯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和平居民实行的野蛮大屠杀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惨杀和平的居民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抗战,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取得了海外华侨的支援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著名的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当时“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两党协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情景              B红军长征的历程
C抗日战争的史实              D解放战争的胜利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体现这一规定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宗法分封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关系改善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C《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法》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向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变外交”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的成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仍存在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是
①霸权主义 ②恐怖主义   ③领土争端   ④民族及宗教纠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雅典创造了民主体制,为近代民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8世纪,雅典、斯巴达等城邦逐渐发展起来,雅典是最大的城邦,面积才不过有10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人口约为40000人……各城邦在彼此分立的同时,又频繁交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希腊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使得雅典这些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贸易活动频繁……雅典等城邦也是希腊的文化中心,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依山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听演讲时,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1)材料一中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雅典城邦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2)材料二源自于欧洲哪部法律文献?指出据此文献该国建立了何种政治体制?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确立共和制的?
材料四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美国的“费城制宪”制定了哪一部法律文献?并由此确立了哪些“新体制”和原则来维护民主的?该文献规定总统与国会各行使什么权力?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