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卷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qiè)  许(rǔn) 抖(sǒu) 高瞻远(zhǔ)
B揭(lòu)  祷(qí)     谦(xùn)   目不接(xiá)
C.酌(zhēn)   逃(cuàn)   沉( jìn)   茅顿开(sè)
D呜(yè)    强(jué)     广( mào )  恶扬善(chěnɡ)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捷报隐敝捐献耳濡目染
B.怠慢婉约跨越各行其事
C.消废琐屑缅怀喜出望外
D.检索赋予涉猎承前启后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诗歌极其精练,欣赏时,我们_    要努力把握它少量字句包孕的丰富含义,     要努力去寻求诗句之外的不尽韵味。读诗    仅仅停留在字句的表面含义,     无法领略其“弦外之音”。

A.虽然但是只要就 B.不但而且如果就
C.与其不如只有才 D.不是而是除非才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第24局“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健康食堂十条指导准则》,为学校食堂“健康达标”设置了十项基本条件。该准则颁布后,卫生部门将与教委联手,全市积极开展学校健康食堂工作的创建

A.全市积极开展学校健康食堂的创建工作
B.积极开展全市学校健康食堂工作的创建
C.在全市积极开展学校健康食堂工作的创建
D.在全市积极开展学校健康食堂的创建工作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人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对比经验从未有过。正想着,眼前的景象变了,    。车队驶出了沙地丘陵,眼前平漠千顷,天地间一片苍茫。
①沙地渐渐蒙上了黯青色,而沙山上的阳光却变得越来越明亮
②不知不觉间,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
③没过多久,色彩又变,一部分山头变成炉火色,一部分山头变成胭脂色
④之后,这些色块往顶部缩小,耀眼的成分已经消失,只剩下晚妆般的艳丽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沿着湿漉漉的林间小路,我一步一步走近诺日朗瀑布。仰观大瀑布,我真正领略到那惊天动地的气势。①云雾迷蒙的天上,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声。②站在这样的大瀑布前,人犹如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③此刻,眼前的诺日朗瀑布群龙飞舞,舞出了一曲震撼天地的生命赞歌。④这雄浑博大、激情四溢的自然奇景,怎能不让人心灵为之震颤?

A.第①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诺日朗瀑布汹涌而下、惊天动地的气势。
B.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以此衬托诺日朗瀑布的浩大。
C.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如群龙飞舞的诺日朗瀑布令人震撼的壮美。
D.第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诺日朗瀑布雄奇的景象给人带来的舒畅欢快之感。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5分)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人才经过艰苦磨炼的益处是: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3分)
在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很多兵器与人物形象已融为一体:提到     ①      ,人们就想到孙悟空;提到九齿钉把,人们就想到     ②      。一杆长枪使得耿直忠义的豹子头林冲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一对板斧使得     ③      的黑旋风李逵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于是,人物因兵器而变得更加生动,兵器也因人物而富有了灵气。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于5月18日在北京开幕,这是继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之后,北京举办的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为了更好地了解园博会,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园博会”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根据以下两则材料,概括近年来中国园博会的发展状况和举办意义。(4分)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园博会发展状况一览表

届别
举办地
展园总数(个)
投资总额(亿)
国外参展城市(个)
2009年第七届
济南
108
约20
21
2011年第八届
重庆
127
约20
30
2013年第九届
北京
128
100多
34

【材料二】
北京园博会工程筹建期间,路政基础建设加速发展,地铁14号线提前两年通车,园区周边城市道路贯通时间比规划提前了5 -10年;河西再生水厂这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前实施。济南园博会会址选在长清区,周围景色优美,山清水秀。济南园博会的举办带动了周边灵岩寺、五峰山等景区的旅游,期间,接待游客达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00万元。重庆园博会结束后,园博园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城市景观和最大的城市公园,成为重庆永恒的“城市地标”和市民绿色休闲的好去处,促进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状况:              
举办意义:              
此次北京园博会共有128个展园集中亮相,每一个展园在设计上都有亮点。概括以下两个展园在设计特点上的异同。(4分)
【材料一】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北京园,融汇了皇家园林的精华,优雅的宫廷园、富丽大气的山水园、含蓄内敛的山地园,处处彰显了皇家园林富丽典雅的气质。园内有一幅《九九消寒图》,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而刻有“永定”等字样的石头上还装有手机导航的“秘密武器”——GPS定位装置,以此为坐标点,设置经纬刻度,游人就可以通过网络很精确地搜寻到北京园的位置。
【材料二】
台湾园起名为“圆”,外观造型为椭圆型,寓意花好月圆、团结和谐;园内一座以“浴火凤凰”为主题的雕塑布置于水池的中央,窝有中国文化“凤凰来仪”的和美之意。同时,该园在室内展区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如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呈现对园林全新的解读。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为了更好地服务此次盛会,北京园博会组委会招募组建了“小V蜂”志愿者团队,并提出了志愿者自己的口号。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要组织一支园博会志愿者队伍,请参照示例,拟写一个口号,并简要阐释其含义。(3分)
示例:
口号:微笑,让风景更美丽!
含义:微笑代表了志愿者友爱、奉献的精神。志愿者真挚的笑容、友善的行为、出色的服务,让园博会的风景更加美丽。
口号:
含义: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立有时时而 B.桓侯使人问之公问其
C.司命之所神情与苏黄不 D.不治将慕圣贤之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翻译:                                      
(2)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桓侯贻误治疗时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分)
答: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告别老屋
①我离开老屋,搬进市内,已有一个多月了。新房子既宽绰,交通又方便,可我总觉得失落了什么。有时,站在阳台上,眼光便不由自主地越过城中的一切,向紫金山下那一角地方久久眺望。一阵无法解脱的惆怅占满了我的心。
②我原本也舍不得离开它,搬与不搬,反复了多回。然而搬的决心下定之后,我就日盼夜盼,恨不得马上飞进城去。不知怎的,临到乔迁之日,我却慌张了,我不敢留在老屋,我怕看见它最终四壁皆空、满地狼藉的景象。那些在老屋里消逝了的日日夜夜,竟好像复苏了的亲人,接二连三地扑到我的眼前!
③好像是一九七五年,我们单位在郊区造了一幢并不入时的红砖楼房,进住的人不多,房子却很难要。但为了我可怜的母亲和风烛残年的父亲有一个安身之处,我向领导张口了。我哪里知道,这是必得看尽脸色,向每一位菩萨都把头磕到才能办到的事。记不得不争气的泪在明里暗里流了多少,后来,终于拿到了一小套底层房间的钥匙。
④记得那年冬天,大半个卡车就把东西全拉过来了。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惊喜欲哭的神色。她扶着已近失明的父亲,慢慢地走,一样样地摸,她说:“苏夫子,这是窗,这是门,出这个门是阳台,好大的一个院子噢!”父亲的手指随着她的指点簌簌地摸索,脸上露出安详的喜悦:“我们如今有个家了!是吧?”他头顶上堆着雪一样白的发丝,可是口里却发着孩子似的提问。在学问上,他曾经是个多么挑剔、执拗而不知满足的人哪!我久久仰望蓝天,不让泪水落下来。我记得那一天,院子里满是没及膝盖的荒草,倒伏着一片枯黑了的野菊花。松松拉着的铁丝网外有一个不大的荷塘,小路边的一排铁蒺藜树在风中摇颤着它们干瘦的枝干……
⑤在老屋一住就是七八年,我们在这里留下多少个难熬的冬夜,留下过多少个碗里只有几块豆腐乳的日子!父亲去世后,母亲和我守着那寂寥的屋子,晚上,一阵风萧萧地吹来,关不严的门窗就磕磕地颤动一阵。母亲坐在被子里看黄旧了的《儒林外史》,我坐在北窗底下写写画画,坚持着我那看起来毫无指望的写作。表上的指针渐渐地指向十一点,十二点,母亲房里灯已熄了。这时才觉得凉气四升,摸一摸鼻尖,冰冷,脚已麻木了,于是摄手摄脚到厨房把盐水瓶灌满热水抱在怀里。这时母亲翻了一个身,说:“不早了呢,身体要紧哪!”总要她叫个两三次,我才很不情愿地熄了灯,摸到冰冷的被窝里……
⑥而如今,我高居在城中宽敞的六楼之上,脚沾不到土,鼻子嗅不到河沟里潮湿的气息,举目一望,只有一幢幢灰色的“蜂巢”,一条条灰色的僵直的街巷。有一天半夜,我忽然醒了,周围没有一点声音。那一瞬间,我不知身在何处。过了许久,我这才明白,我是搬了家了!啊,我这才明白,我在这里从此将听不见雨点儿落地,望不到风摇树影,更不必提什么蟋蟀的吟唱,小蚂蚁爬行的长龙了!啊,我这才明白,静,也是需要衬托的,不然就是死寂!我这才明白,我把那无穷的生活情趣失掉了!那原本是大自然对我的厚赐啊!
⑦那一个曾经布满荒草的小院,后来经过整治,是怎样的可爱呀!傍墙种了月季、四季桂、葡萄藤,还从宜兴移来两枝修篁。当年的两枚桃核也已长成桃树,出墙招人了,两蓬剑麻也抽出了雪白的花穗。夏天,蝴蝶和蜜蜂在院里嗡嗡地闹。秋风挟着细细的雨丝,将黄了的梧桐叶隔墙吹过来,一片,又一片,打在湿渡渡的台阶上。婚后,我和丈夫常常在人静之后步出门去。总是有月亮,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紫金山静静地横卧,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气息。早熟的癞蛤蟆有一声没一声地聒噪着,树影在脚步间飘移……
⑧这样的景物,我如今到哪里去寻?到哪里去找?我为什么要遗弃了它搬进城里的水泥匣子中来?
⑨理由自然不会没有。在城外那一块地方,垃圾随处可见。夏天,蚊虫大如豆。一到雨季,屋边小河沟里的水就像一匹黄鬃野马,裹挟着垃圾、菜叶,汹涌而来,四处漫溢……
⑩然而这一切在如今回想起来,都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它记载着我的喜怒哀乐,艰难奋进。我知道,我怀念老屋及它周围的一切,是因为我在那里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⑩啊,我那可爱的青竹啊,你就在那里生长繁衍吧,只要在你枝叶的绿汁中,铭记着我对你的呵护!我那美丽的桃树啊,你年年怒发结实吧,只要在你的乳浆里保存一点对我的记忆!葡萄啊,伸长你的藤!芭蕉啊,扩展你的叶!在月白风清之时,只要偶有一回对我思念,我就会觉得欣慰心醉的!
⑩我知道,人,不能只生活在过去。只要是前进,就总有许多东西要被抛弃,舍不得告别过去的人不能去开拓更新的天地。
⑩别了,老屋!让我在远处凝视你吧!让我把对你的爱意渗进土里,嵌在你的石隙砖瓦中,熨帖在你未来的日月中!
(作者苏叶  有删改)
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老屋”回忆了一些难忘的生活片段。阅读第③一⑦段,概括这些生活片段。(4分)
(1)                              (2)                             
(3)                              (4)                             
文章第④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告别老屋”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不超过150字)(7分)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用陶土制作的炊器——陶鼎。这一时期的鼎均为圆形,下设三足以支撑器腹,腹下加柴以烹煮食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出现了钵形和盆形鼎。
③到了奴隶社会,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以青铜为原料制作的青铜鼎。其形状有圆有方,圆鼎三足,方鼎四足。《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由于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炊具,并有站立平稳等特点,其地位便获得了提升。商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系其政治体制,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鼎便成为祭祀上天和祖先的礼器。
④从鼎的装饰上来看,鼎的纹饰种类繁多,有饕餮纹、夔龙纹等。饕餮是一种神秘狰狞的怪兽,它是辟邪平安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是司母戊方鼎,该鼎四面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彰显崇高壮美之气势。夔龙是传说中的一爪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⑤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华丽考究的青铜器铸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通常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能力完成,鼎成为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相传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青铜献给夏禹。夏禹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用来象征九州。夏商周三朝,九鼎是代代相传的国之重器,鼎也就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⑥自古以来,遇有政权变更、重大事件、盛大节日等,常习惯以定鼎、立鼎、赠鼎等活动形式来表达人们和平统一、团结发展的美好愿望。200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赠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鼎圆禁①方,象征天回地方;鼎总重量约13吨,寓意13亿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共谋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⑦中国的鼎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财富。
【注】①禁:底座。
文章第②③两段介绍了鼎的历史、   、_         等内容。(3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章第④一⑥段的内容,说说“世纪宝鼎”的寓意。(4分)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鼎圆禁方,四周有饕餮纹饰。鼎禁高50厘米,上面铸有56条夔龙。
答: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耻
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
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辫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
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使周处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
⑤时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扰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肚,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阅读第④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3分)
答:          
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繁花已谢,绿树成荫,这个初夏对于初三的我们而言,别有一番味道。奋斗、关爱、离别……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最真切的意义。请在“初夏的味道”的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补全的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