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练习卷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 | B.以草原为主 |
C.以森林、草原为主 | D.以草原、荒漠为主 |
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
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 B.塔克拉玛干沙漠 |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
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 B.宁夏平原 |
C.河西走廊 | D.成都平原 |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 )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
D.分布在河流上游 |
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
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 )
A.浑善达克沙地 | B.科尔沁沙地 |
C.呼伦贝尔沙地 | D.毛乌素沙地 |
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
C.环境污染加剧 | D.农业集约化经营 |
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
A.水资源 | B.石油资源 |
C.天然气资源 | D.太阳辐射能 |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小题。
年份 |
1949 |
1955 |
1960 |
1970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年份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东经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63 |
43.80 |
43.68 |
43.84 |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
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
下面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问题。(双项选择)
月份 |
月平均气温(℃) |
月平均降水量(mm) |
1 |
-7.3 |
0.5 |
2 |
-2.5 |
0.6 |
3 |
5.3 |
2.5 |
4 |
11.7 |
6.0 |
5 |
16.7 |
13.0 |
6 |
20.5 |
11.0 |
7 |
22.4 |
19.8 |
8 |
21.0 |
28.5 |
9 |
15.9 |
17.0 |
10 |
9.4 |
9.0 |
11 |
1.6 |
1.6 |
12 |
-5.7 |
0.5 |
(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 )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