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亲爱的同学,走进蛇年春天,在老师的chóu划引领下,我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走完了一段难忘的语文学习之旅。在旅行中,大家和小弗朗士一起心贯注地学习《最后一课》,爱国意识坚如石;推开一扇门,安徒生爷爷告诉我们,只要qiè而不舍地追求,丑小鸭最终也能变成天鹅;课间,我们唱一曲《黄河颂》,升旗仪式上我们发出《土地的誓言》;走进人物画廊,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等中外名人让我们心存敬意……再回首,“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已在愉快的学习中长大……
给文中划线的汉字注音。
心贯注(            磐石(          )
为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qiè 而不舍(     )      chóu划(      )
文中出现了四篇课文,请你写出任意两篇课文的作者。(在答卷上先勾选中相应代码,然后作答,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 B.《最后一课》作者
C.《土地的誓言》作者 D.《黄河颂》 作者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夏季的东昌湖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写画线的句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默写。
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近名著。
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请你学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童年
作者
 
主人公名字
 
我喜欢主人公,因为: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不能前时之闻           (2)之天也       
(3)于材人远矣             (4)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句子。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②饧:读táng,同“糖”。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明名医戴原礼至京            (2)一医家术甚高         
(3)而告之曰                   (4)偶一求药者既        
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
最美的善举
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⑵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⑶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⑷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⑸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⑹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⑺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⑻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⑼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⑽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⑾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⒀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⒁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⒂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⒃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⒄“苏大哥,这……”
⒅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⒆“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⒇“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21)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22)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第21段中“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方式?
                                                                         
简要赏析第3段划线句子。(可从人物描写、词语运用、内容理解等角度赏析)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对“络腮胡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
手   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镍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们这一代,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本文以       为叙事线索。
母亲回忆了哪两件有关手帕的事?
                                                                         
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描写母亲的语句,并结合此句谈谈母亲的性格。
语句:                                                                            
分析:
母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而“我”却不记得了,这样写有何作用?
                                                                         
你对“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我还是有潜力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写作中最好用上恰当的描写手法或修辞方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