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浙江]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共和国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      (huáng)历程。60年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聆听了祖国        (áng)然奋进的脚步声;莽莽昆仑,巍巍长城,见      (zhèng)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州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透露出伟大民族复兴的曙光……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关爱,让人的心灵变得高尚。关爱        了生命原野的厚度,          了灵魂海拔的高度,         了幸福人生的广度。
①扩展    ②增加    ③提升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三回这样写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上面文字中的“洒家”指的是谁?为什么要“痛打这厮”?
人物:                        原因: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填空。(①~④必做,⑤⑥任选一题)
           ,斜晖脉脉水悠悠。
           ,西北望,射天狼。
                      ,弓如霹雳弦惊。
塞下秋来风景异,                  。
《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杀敌报国愿望的诗句是                    
古诗文中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志。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浙江省文明办和有关部门于近日发起“我家斑马线”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1:据报道,2006年1月至10月,浙江省有近20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死亡,100多人受伤。南方某小城2008年上半年有8位行人在斑马线上被车撞死。
材料2:《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 %人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 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材料3:来自广州的调查结果表明,约20%的行人认为,斑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约50 %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探究发现:           
活动二:下面有三条减少斑马线事故的建议,你最认同哪一条?请简述理由。
建议一: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
建议二: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建议三:科学合理地设置斑马线。
观点理由:                   
活动三:请你仿照风景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垃圾桶上的宣传语:
◆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环境卫生100分=99个垃圾桶+您准确无误的1投!
温馨提示: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管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D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
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变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未发现不适症状。(《人民日报》)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
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陈涉世家》)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疾也(《三峡》)
B.卷石底出 (《小石潭记》)
C.此独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封疆之界(《孟子》)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阻之(或者)
C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渎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周杰伦不走寻常路,成为一代偶像,引领青春风尚;蔡伟不走寻常路,十年磨一剑,走上成才之路。不走寻常路,意味着另辟蹊径、独创一格、个性人生……
请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来源: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