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以简法语言作为自己的本色语言,然而,简省绝不意味着简单。阿恩海姆说:“‘简化’在艺术领域里往往具有某种与‘简单’相对立的另一种意思,它往往被看作是艺术品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决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它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和孤立时,才能显示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古代诗学的简省,就是这样一种包含了丰富与复杂的简省,它的价值不在其简,相反却在其简所带来的繁。
对于诗学简省的语言中包含了丰富与复杂,早在刘勰时就已发现,《文心雕龙·物色》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皎日暳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刘勰认为,诗作的语言与辞赋的语言各有自己的特色,诗作简约而辞赋繁丽,然而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简省的诗学语言却并不见得比繁辞丽句差,毋宁说简约的诗句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灼灼”“依依”等词所表达的“一言穷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艺术境界,就是辞赋语言所难以企及的。
刘勰以为简省的语言可以少总多。在他看来,在无限丰富的对象世界面前,语词其实相当有限,要用同样多的语词来对对象进行对应式的描摹根本没有可能,其结果只会造成词语的杂沓和堆积。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只有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将繁言变成简语,这样与对象相对应的可能性反而可以增大。
其实,从诗学的语言结构来看,以少总多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由于诗学语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语言的冗余性,摒弃了那些只是为了交流的语符,语言的能指系统和表意功能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活,因此,诗歌的信息含量较之其他文体语言来说确实要更大。王夫之在解释诗学语言的这种特点时,说:“论画者曰 ‘咫尺有万里之势’,……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以为诗学简法语言中蕴含了一种由内向外辐射的力量。由于诗学语言本身的简省,这就给了读者以相对多的想象空间,从而使读者有在想象之中描绘出物象的美丽的机会,这应该是其以少总多实现的最后一个环节。将窗户打开,一览无遗的房间,总是不如挂上一袭窗帘的房间有魅力。
如果单纯地从表意的效率来看,叙事学的繁法语言以几千几万言来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其效率当然是相当低下。然而,文学作品的语言并非只是为了传情达意,甚至可以说主要并非是传情达意,既然如此,也就不能只是以表意的效率的高低来衡量叙事学。事实上,表意效率之低恰恰是叙事学的需要与吸引力所在。与诗学的向着作者不同,叙事学是一门向着读者的艺术,换句话说,叙事学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向读者提供娱乐与消遣。这可以说是小说叙事学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这就决定了小说不仅要用通俗的语言,而且也要用详尽细琐的语言,这样,叙事作品就会更加直观,更加接近于形象本身,而读者接受起来也可以毫不费神,能够自得其乐。严复、夏曾佑说:“读其书者,一望之顷,即恍然若亲见之事者然。故读简法之语言,则目力逸而心力劳,读繁法之语言,则目力劳而心力逸。”当然,从小说的说理教化的目的来看,以详尽的笔墨来渲染或解说某个道理,也能令人接受,正如管达如所说:“凡事详切言之则易晓,浑括述之则难明。”
诗学语言简而不觉其短,叙事作品繁而不觉其烦,这就是中国诗学与叙事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选自《中国叙事之学》,有删改)
下列关于简省语言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简省绝不意味着简单,在艺术领域,“简化”与“简单”往往是相对立的概念,而与“复杂”“丰富”不是对立的概念。
B.古代诗学的简省,就是指文字的简约,它的价值在于其简所带来的简洁明快,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语言的冗余性。
C.简省的诗句所达到的“一言穷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艺术境界,是辞赋语言所难以企及的。
D.从诗学的语言结构来看,简省的语言以少总多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将繁言变成简语,这样由于诗学语言本身的简省,给读者以相对多的想象空间。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诗学语言与叙事学语言的不同之处的是(    )

A.与诗学的向着作者不同,叙事学是一门向着读者的艺术,换句话说,叙事学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向读者提供娱乐与消遣。
B.诗学以简法语言作为审美特征,叙事学以繁法语言作为审美特征。《长干行》是以简法语言为主要审美特征的作品,《水浒传》则是繁法语言的代表。
C.诗学语言表意效率高,信息含量大,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叙事学语言表意效率低,更加详尽、直观即更接近形象本身。
D.诗学语言让读者目力逸而心力劳,叙事学语言让读者目力劳而心力逸。正如管达如所说:“凡事详切言之则易晓,浑括述之则难明。”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咫尺有万里之势”的绘画原理与“以少总多”的诗歌原理有相通之处,可用来形象地说明语词的少与意义的多之间的辩证关系。
B.“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如是解释诗学语言特点,即诗学简法语言中蕴含了一种由内向外辐射的力量。
C.“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说的是诗歌的语言特点。
D.民间说书艺人的“说书”是向着听众的艺术,它运用的是繁法语言,即用通俗、详尽的语言叙事,使听众听起来毫不费力,以提供娱乐与消遣。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轘辕、缑氏:均为军事要地。轘辕,山名;缑氏,地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九鼎,按图籍按:审察
B.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拔:攻克
C.齐,韩、周之与国也与:给予
D.臣请谒其故谒:陈述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的司马错正面阐述了伐蜀的理由一项是(    )①今王之地小民贫          ②劫天子,恶名也
③取其地,足以广国也      ④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
⑤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      ⑥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有关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得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2)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 富厚,轻诸侯。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从全诗看首联有什么作用?
宋代诗歌重“理趣”,本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结合诗句谈一谈。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3)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等待散场 
刘心武
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我才到达剧场门前。剧场里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肯定已经跳完了如梦如幻的第二幕,而且华丽诡异的第三幕说不定也所剩不多。我是个狂热的芭蕾舞迷,因此尽管因为业务上的急事耽搁到8点40分才得脱身,还是风风火火地跳进出租车赶到剧场。
我出了汽车才感觉到下着小雨。从我下车的地方到通向剧场大门的宽大阶梯,还有一小段距离,为了避免淋雨,我从售票处以及相连的平房那儿绕向阶梯,因为那里有挡雨的棚檐。我一边小跑,一边朝剧院大门望去,慌急中,我忽然撞到一个人的肩膀上,我立足定神一看,是个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他的眼珠子在镜片后也细打量着我。
“您有票吗?”
我吃了一惊。竟还有比我更痴迷芭蕾舞的。这剧场前的小广场上,在路灯光下,霏霏细雨中活像巨型甲虫的小汽车,默然地斜趴成一大排,除了我们俩再没别的人影。里面舞台上剧已过半,他还在这里等退票?
“我自己要看!”我一边回答他,一边掏我的票。咦,怎么没有?
“不,”那小伙子蔼然地对我说,“我不要您的票,您快进去看吧!”
我从衣兜里掏出一堆名片,从中抽出了那张宝贵的剧票,顺口问:“你不看,呆在这儿干什么?”
“等散场。等她出来。”
我立刻明白,是一对恋人同来等退票,只等到一张,因此小伙子让姑娘先进去了。我倏地忆及自己的青春,一些当年的荒唐与甜蜜场景碎片般闪动在我心间,我不由表态:“啊,你比我更需要……你进去吧!
我把票递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我那张票是头等席,180元一张,他是等我主动打折么?我忙表态:“不用给钱,快进去吧!”他却仍然把我持票的手推开了。
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古怪。
小伙子很难为情,解释说:“我答应在外面等她……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我还是要在这儿一直等着散场……”说着便扭头朝剧场大门张望,生怕在我们交谈的一瞬间,那姑娘会从门内飘出,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
我抛开那小伙子,跑向剧场大门。小雨如酥,我险些滑跌在门前的台阶上。从每扇门的大玻璃都可以看到前廊里亮着的灯光,可是我推了好几扇门都推不开。后来我发现最边上的一扇是虚掩的,忙推开闪进。前廊里有位女士,我走过去把票递给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看看我,摇头;紧跟着前廊与休息厅的收票口那儿走来一位穿制服的人。显然,那才是收票员。他先问那位女士:“您不看了吗?”又问我:“您是……怎么回事儿?”我发现先遇上的那位女士,不,应该说是一位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我也扭身朝外望去,只见那个小伙子仍在原地,双臂抱在胸前,痴痴地朝剧场大门这边守候着……
从演出区泻出《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我站在那儿,摩挲着鬓边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我”是小说的线索:“我”与小伙子的剧场外碰面,“我”在剧场内见到 “站在前廊门边” 的姑娘。以“我”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纯真爱情表现出来了。
B.“我”愿意把价值180元的票让给等待散场的小伙子,是因为我被小伙子的执着与真诚打动,可以看出“我”极为善良。
C.小说取材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而雨天既为人物活动创造了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同时又在无声的诉说他们的贫寒。
D.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里, 是因为她本不喜爱芭蕾舞剧,本打算离开,可是为了不辜负小伙子的一片心意,又不好马上出去。
E.结尾“我站在那儿,摩挲着鬓边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美好的爱情的感动和对两个年轻人纯真爱情的赞美。
小说两次提到《天鹅湖》乐曲,有什么作用?
这篇小说细节描写的手法比较突出,请从小说中选取两个具体例子简要分析。
构思巧妙奇特,故事引人入胜,是微型小说的一大特点。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但巧合不能突兀,要合情合理。这篇小说的两处巧合合理吗?请探究。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努力学习苏东坡、泰戈尔等中外作家的创作风格,慢慢形成了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的特色。
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而快节奏的生活才是消极的对人无益的。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6分)
文中划横线处“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6分)
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3月,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在耸人听闻的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
B.在车市烽烟弥漫的激烈角逐中,奇瑞瑞虎表现可圈可点,已斩获多项权威媒体车评大奖,成为年度获奖最多的SUV车型之一。
C.《新少林寺》以其豪华的明星阵容和雄厚的制作班底无可厚非地成为了2011年春节档唯一一部“超级大片”。
D.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充满起伏和韵律感的廊道空间处理,让钢架、玻璃和混凝土这些新元素巧妙地融合在老建筑的清水砖墙之中,使二者浑然天成,展现出一处充满魅力和喜剧感的光影世界。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B.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永远经历着辉煌而不面对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C.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让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著名评论家李星说:“贾平凹的《古炉》是一部最广阔、最深刻、最能表达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的作品。”看完这部小说,李星又一次体会到多年前读完《白鹿原》后的那种亢奋。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
例: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闻报道有主标题、引题和副标题。引题又称肩题、眉题。放在主标题之前用简明的文字引出主标题。阅读下面一则报道,请依据其内容为它写一个引题和主标题。(6分)
据《组织人事报》9月21日报道,今年,上海市政府将和香港政府互派政府公务员在对方机构任职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大都市政府机关运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据了解,为了提升上海市公务员的国际化素质,人事部门将以强化科学行政决策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MPA和EMPA的课程以及法律、WTO一般规则和现代行政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
另外,上海市有关部门将积极选派一批外语好、专业素质高的青年人才,通过友好城市交流等渠道到国外的政府机关、大企业和国际组织中去工作。
(1)引题:(不超过12个字)                                       
(2)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对它说:“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会成为最好的铅笔。但是有一个前提,你要记住我的话——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要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有用的铅笔;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