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收藏需要开创
徐红梅
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投资,是家学之脉,是国之典藏……它能够烁耀古今,让无数人为之痴迷,不仅源自收藏是有形财富与无形财富的综合体,具有无尽的文化魅力和无法估量的财富指征,还因为在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丰富中,始终贯穿着、隐匿着一种内在的力量——人的创造力的实现。
但凡具有价值、能够据为一己之有、能够分门别类的物品,都可以收藏,可谓包罗万象。收藏文化博大精深,想要搞收藏,必须先学习。需要熟读书本知识,研究自己喜爱的收藏门类:有多少种材质、多少种工艺、每个朝代的特点、鉴定的方法、保藏的方法等,更要多看珍品,多把玩实物,在智性的学理认知和感性的审美认知中,形成自己的收藏观和价值观,然后,秉持着这种观念在茫茫人世间“淘宝”。
这种文化学习和专业研究之后的再运用,可以说是文化的一种再创造。由于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审美取向、研究方向等各有不同或侧重,即便是针对(有此二字强调重点为藏品处同一时期且门类相同,删此二字,“同一个时期相同收藏门类”就成了“收藏者”的定语,其中“收藏门类”不能做“收藏者”的定语,故建议保留此二字。)同一个时期相同收藏门类的收藏者,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收藏观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当一个人对某一类藏品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看到被常人漠视的问题,发现其独特性与价值。因此,每一位藏家的收藏都各具特色,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藏爱好者大多是有心人,知识积累使他们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力,所以他们常常会抢先一步,获得还未得到人们重视的藏品或第一手资料。他们或许会一直致力于熟知的领域,也可能会发现被埋没的藏品或全新的收藏领域。正是在这种从无到有的收藏观的建构中,在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彰显者——藏品的收获中,收藏者体味着精神的充实与满足。
真正的收藏家不仅仅满足于“收”,重心更在于“藏”。真正的收藏也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的保护,更是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其中不乏新的发现和创见。在历经曲折或艰辛将一件件心爱之物收至身边之后,藏家的志趣便由对藏品的获取转移到对藏品的解读。在对藏品的材料、工艺、历史渊源等信息的艰辛考据中,藏品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内涵逐渐清晰地展现在藏家面前。结论或许平淡无奇,或许有惊人的发现,在这种亲历亲为的学术梳理中,藏品成为某一段历史或某一类文化的见证或注解。这不仅为藏家增添了更多的乐趣、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也是对收藏文化的丰富、对家学的厚积甚至是对国家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与整理。
保护之外,更是一种创造。通过收藏行为和藏品的研究、整理与展示,收藏家成为某种价值标准的建构者。特别是当普通收藏转变为专业收藏,成为有针对性的、专题性的购藏、收集与研究,当一件件或许并不起眼的藏品组合为一个序列,这时,藏家所收藏的也就不仅仅是历史的一个个注解,而是另一种历史的书写和另一种文化的开创。
下列关于“收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收藏是一种有形财富与无形财富的综合体,从古至今都让人痴迷,它是一种对个人、家庭、国家都有益的文化。
B.只要物品有价值,可据为己有并能够分门别类,都可作为收藏对象。如果要从事收藏,必须先具备相关的知识。
C.同一件藏品,在不同的收藏者眼中其收藏价值也不会相同,原因在于每个人都会有异于他人的学习和研究经历。
D.收藏由两个紧密相连的环节组成,是对物质文化的保护,也是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其过程还可能形成新的见解。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熟读书本知识研究自己所喜爱的收藏门类获得智性的学理认识,通过多把玩实物来提高感性的审美认知,这两点是淘到宝贝的前提。
B.对收藏专业知识的运用,有文化再创造的成分,在这个创造过程中,收藏者更容易看到被常人漠视的问题,发现藏品的独特性及其价值。
C.有收藏者可以在被埋没的藏品或在全新的收藏领域中建立起自己收藏观,并在此过程中彰显出藏品的价值,也让自己体会到精神的满足。
D.藏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等内涵是在藏品被藏家历尽曲折或艰辛收至身边,并对其材料、工艺、历史渊源等信息考据之后才出现的。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缺少了人的开创,藏品的内涵和外延就无法继续丰富,其文化魅力和财富指征也会大打折扣,收藏文化也可能会因此而减色。
B.收藏者的前瞻性和判断力助其率先获得人们尚未重视的藏品或资料,显示出他们自己的收藏特色,并由此形成自己的收藏观。
C.经过对藏品亲力亲为的学术梳理,收藏家能够获得乐趣、积累财富,并使藏品成为历史或文化的注解,同时也丰富了收藏文化。
D.收藏家研究、整理和展示藏品,建构某种价值标准并将一个个历史注解有序组合,就有可能书写另一种历史,开创另一种文化。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史珪,河南洛阳人,少以武勇隶军籍。太祖受禅,用为御马直队长,四迁马步军副都军头兼大剑都指挥使。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当置法。列肆无不侧目。上闻之,因下诏曰:“古人以狱市为寄者,盖知小民唯利是从,不可尽法而绳之也。况先甲之令,未尝申明。苟陷人于刑,深非理道。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自今应市易官物,有妄增价直欺罔官钱者,案鞫得实,并以枉法论。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自是珪不复敢言。
时,德州刺史郭贵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族人亲吏之在德州者,颇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一日,上因言:“尔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遽曰:“今之文臣,亦未必皆善。”乃探怀中所记以进,曰:“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又曰:“与左赞善。”珪以谮不行,居常怏怏。
九年,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会岁饥,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太平兴国初,以为扬、楚等九州都巡检使。
四年,征太原,命珪与彰信军节度刘遇攻城北面。从征幽州,坐所部逗挠失律,责授定武行军司马。数月,召为右卫将军、领平州刺史。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会江、淮民曲谋首等数十百人聚为盗,命珪率龙猛骑兵五百往捕,悉获之。六年,迁隰州刺史,知保州、静戎军。上缘边便宜十五事,皆从之。
雍熙中,从曹彬征幽州,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师还,卒,年六十一。珪多智数,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故所至不忍其去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周:广泛
B.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示:告示
C.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付:交给
D.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誉:美名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史珪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  ②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  ③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  ④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  ⑤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  ⑥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认为一般民众是唯利是图的,不能用不完善的法令来处罚他们,这也是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这表现出了宋太祖的宽厚之处。
B.郭贵曾任德州刺史,放纵亲族与下属在德州非法牟利。梁梦升担任德州知州以后,将他们绳之以法,招致郭贵报复,梁梦升却因此事得以升迁。
C.史珪率军参与了征伐太原和幽州的战事,而他在两地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征伐太原时与刘遇通力合作,而征伐幽州时却率领军队只是徘徊观望。
D.史珪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对曲谋首的平定任务,将几百名强盗一网打尽。几年后他在升任新职的路上,自行处理了十五件事,都得到了皇帝认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
(2)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
(3)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
明 杨基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
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
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诗中“坐临南浦弹流水”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3)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4)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6)五更鼓角声悲壮,                    。                (杜甫《阁夜》)
(7)这次第,                    !                       (李清照《声声慢》)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复活的麦子
罗春会
所有的庄稼都是春种秋收,只有麦子,却是秋天播种,夏季收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我并不想探询究竟,只想它真是庄稼里的另类。
人的死亡是一种永恒,而植物的死亡却是新生。就像麦子,它把自己快乐地埋葬在土地里。深秋,麦田里的芊芊新苗,是麦子重新开始走向生命的一个过程。这过程是残酷的,是一粒麦子由死亡演变成无数麦子复活的不断延续,它的残酷是必须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春来,新生的麦苗是土地上最美丽的孩子。周涛说: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美丽了我们的世界。
葱绿的、欢闹的热烈的麦苗紧紧拥抱着大地,春风飘过,麦子像生命一样地要怀孕了。春天,直挺挺的麦秆上一个饱满的像孕妇一样的肚子里包裹着一个有无数麦子的麦穗。走过麦田,那些与风亲吻的麦子,那些与空气拥抱的麦子,那些与自然亲密相爱的麦子快乐地跳着集体舞,它们是在为自己的新生而舞,它们从没有想到它们即将成熟的结局是死亡。死亡是残酷的,而麦子在整个的生命过程里所经历的从埋葬、复活再历寒冷以至成熟最后割杀都是为了被吞噬,但麦子从没有向谁倾诉,因为它们想到还有新的开始。那是麦子永远不会被消亡的原因,它们还会复活。这就是麦子的思想。
麦子那饱满的颗粒,我总把它想象成一个母亲,只有母亲的肚子里才可以孕育一个孩子,没有母亲,就没有人的生命。麦子的存在为生命提供可以生命的食品,只有麦子不断地复活,就有人的不断延续。麦子的思想很简单,人的思想很复杂。可我不知道是麦子主宰人,还是人在把握麦子?
我是吃麦子长大的北方人,我每天都要嚼食麦子做成的食物,没有麦子,我不知道自己还喜欢用什么来填饱肠胃?我常常想,是麦子在掌控着我的生命,麦子的死亡,仅仅是为了满足我的肠胃;麦子的复活,我的生命才可以继续得以活下去。
周涛深情地说:亲爱的麦子!
我也会说:亲爱的麦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很深情地,像周涛一样?
可我却已经远远地远离了麦子!某些时候我甚至有些厌弃麦子,感觉了它的琐碎和细微。麦子在滋润我的肠胃的时候,我却用自己的肠胃消化麦子的生命。可麦子并不仇视我,它继续复活,继续以自己来营养我,养活我,让我活下去。它还在春天的世界里为我的眼睛铺展一卷最庞大的风景。秋天——冬天——春天——夏天,然后慷慨走进我的肠胃里被我毫不客气地消灭掉。
我为自己的思想惭愧!甚至不能为麦子唱一支歌!
冬天的冷在残酷着麦子的生命过程,这或许是麦子生命必须的条件。我的忘记时间和空间和地域是不是对于麦子的复活是一个无情的冷漠?因为我已经十多年没有走进麦田,当我远远地看着麦田那些稠密汹涌的麦浪时,觉得它们就像长年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但我从没有想到过它们和农民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在生活的过程中十分体恤农民的艰辛,我并不鄙视土地上的农民,我以一个医者的视角探视他们的生命,我还以学者的心态俯视他们的人情。许多时候我只能以自己仅有的力量关心他们,即使一点点能力。但我不是哲人,我确信自己无能力下确切的论语,无法!我只能以自己的情感去体味。
但我不得不承认是麦子的复活养育着我的生命,就像农民,没有农民和麦子,我将会饥饿,将会因为饥饿而死去。
我读着胡松涛的《阅读麦子》,他在自己的文章最后这样写道:麦子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是来拯救人类的。麦子是我们生命的门,我们都要从这个门里走过,接受洗礼。麦子是我们生命的依靠,它搀扶我们走过千百年。麦子还将继续抚育我们,拯救我们。
他继续说:麦子一定很累了。很累的麦子会不会变老呢?麦子老了,谁来哺育我们的肚子以文化呢?
哦!麦子难道不就是那些朴实的土地,善良的农民么!这是胡松涛麦子思想的深邃所在!
不断复活的麦子,那养育我们的土地,那日日劳作的农民,不正是我们的生命之门么!
“但我不是哲人,我确信自己无能力下确切的论语,无法!我只能以自己的情感去体味。”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概括说明文章中麦子的复活有哪些特点?叙述其特点时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人的思想和麦子的思想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将二者对举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安徽省推出了多项就业帮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政府要为每名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一次以上的就业指导和三次以上的职介服务。
B.建设路派出所负责人表示,今天的公开处理大会主要是对“两盗”犯罪分子起到震摄作用,也表达了公安机关打击“两盗”的信心和决心。
C.上周,包括洽洽食品等三家安徽企业同时登录深交所中小板,这三家皖企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这些企业都是各自细分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D.由于担心海盐遭污染及有传闻称碘盐可抗辐射,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多地从3月16日起出现抢购食盐现象,一些不良商家也趁机提价。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在“十二五”期间,宣城各县市区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电力公司的联系和配合,为当地电力发展推波助澜。
B.宣城市文化工程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得淋漓尽致。
C.近日,苏浙沪民企老总齐聚宣城,参加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会议,宣城已成为民企投资兴业炙手可热的宝地。
D.繁多的工艺耗费大量人力,加上原材料收购价不断上涨,让宣纸价格随之攀升,这也使宣纸市场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单从这点来看,一种语言的句子的数目就可以是无限的,                              
①所以,一种语言的句子是无限的
②实际上,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
③何况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说话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来呢
④这是语言的基本事实
⑤北京大学图书馆几百万册藏书所包含的句子,也只是可能说出的句子的一小部分
⑥这一点对于语言理论的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由澳门民政总署、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安徽省、河北省春节习俗展”于农历新年期间在澳门展开。②此次展览,我省征集的最具地域风格的实物和作品285件。③展品涉及了我省各类春节期间的生活器物、节庆装饰、竞技游艺用品等各个方面。④我省还组织具有安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向澳门民众展现安徽文化的博大精深。⑤展览期间,我省民俗专家向澳门市民介绍了安徽春节习俗特色非常鲜明。⑥安徽泗州戏剧院还在澳门进行巡回演出,与澳门市民共度新春佳节。⑦展览历时近一个多月。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多于25字。
世界各地都有类似“野人”的传说,例如北美洲有“大脚怪”,南美洲有“大猴”,澳洲有“幽微”,都被宣称是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未知猿类。其实美洲、澳洲并没有猿类进化的化石记录,特别是澳洲,本来连高等哺乳动物都没有。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野人”的传说是多么的不靠谱。但是这样的传说能够吸引读者,招徕游客,某些人还可以借机“科考”,总会有人宣扬。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领先,共同前进过程中走在最前面,在某一方面居第一位或在最前面。
风采,意为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强调一个人给他人以较强的感染力!
“领先”、“风采”这两个词语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以“先人一步的风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