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赍发(jī)央浼(miǎn)下乘(chéng)付梓(zǐ)
B.喟(wèi)然哂 (shěn)笑舂(chōng)粮天下恶(wù)乎定
C.横(héng)暴籴(dí)米岑(cén)寂命途多舛(chuǎn)
D.怃(wǔ)然舞雩(yú)台庠(xiáng)序以杖荷(hè)蓧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枯稿撰写恻隐之心大有裨益 B.联袂饿殍趋之若鹜解腕尖刀
C.尺牍包蔽得鱼忘荃揠苗助长 D.搠倒炫烂锱珠必较门衰祚薄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
      的事。
②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我精神的抚慰。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

A.称道给予径直 B.称奇给予径自
C.称道给以径自 D.称奇给以径直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实际上从老年人身上,就可见一斑。
D.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B.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对待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C.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弘扬科学精神:两种思路
今天到处都能听到弘扬科学精神的呼声。总的来看有两种思路。一个广泛持有的思路是,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意义上,特别的张扬科学的优越性。这种思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上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方法,因为科学之区别于非科学、科学之特别的有效用,就在于科学方法;第二部分,主张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不折不扣地运用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而且要运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我把这样的主张定义成科学主义:主张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按照这种定义,弘扬科学精神的第一种思路就可以概括成: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就是弘扬科学主义。
在这种思路下人们对“什么是科学精神”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关于“什么是科学方法”的总结概括。对于一个非科学家,或者对于一个正处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家来说,有没有必要把科学的方法也同时运用起来呢?弘扬科学主义的人所希望的正是这个。“让科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句广告词彰显的就是这种科学主义的理想。然而,科学主义的实施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无条件的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
我可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对所有的对象一视同仁,忽略掉它们的特质,从而用数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这是典型的科学方法。但是,忽略掉个体的特质,肯定不是没有缺陷的,特别用在人与人交往的领域。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因材施教”,如果培养学生像搞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一样,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还有,对所有的对象,只注意它表现出来的东西,不关注它表现不出来的东西,这也是典型的科学方法,或称黑箱方法,因为科学要求一种可操作性,追求一种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话,那人际之间的许多问题就不是能够用黑箱方法解决的。
还可以提出一种人们可能最不赞同的科学方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从效率的观点、从目标管理的观点、从操作的观点看,这确实是可接受的。而这些观点,又恰恰是科学方法所必须采纳的。但是,离开科学研究的比较单纯的境域(context)进入一个比较复杂的境域中,某种科学方法就变得太荒谬而不可取了。就像没有人会认同“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放原子弹、做核试验”一样,虽然其方法是高效的。
怀特海说得好,“科学从来不为自己的信念找根据,或解释自身的意义”,它的根据和意义必得从更一般的人类思想中找寻。科学主义不是科学的一个必然产物,而是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伟大的科学家们都不是科学主义者,他们深知科学的限度。
第二种思路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相对立的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的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它与第一种思路的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的“精神”之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竺可桢概括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不计利害”对于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不计利害”包含着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的精神,包含着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包含着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
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肯定的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的一项是  (   )

A.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它崇尚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
B.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它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
C.科学精神在“追求真理”时,“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D.科学精神包含着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的精神、包含着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包含着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弘扬科学精神有两条思路,一个是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方法,因为科学之区别于非科学、科学之特别的有效用,就在于科学方法;一个是主张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不折不扣的运用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而且要运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
B.没有人会认同“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放原子弹、做核试验”是高效的方法。
C.弘扬科学精神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意义,特别的张扬科学的优越性;另一个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思路。作者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
D.科学主义不是科学的一个产物,而是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第一种思路,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就是科学主义。
B.“让科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彰显了科学主义的理想,有气魄,有力量,作者大为赞赏。
C.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因材施教”,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今天,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D.伟大的科学家们都不是科学主义者,他们深知科学的限度。由此可知,科学主义的错误就是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加限制地广泛运用到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①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②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③者,其去几④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⑤而忍⑥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①庑wǔ:有走廊的大屋子。②禽鹿:泛指禽兽。③胥人:小人。
④几jī:时机。⑤瑕衅:可乘之机。⑥忍:下狠心。
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斯闻得时无怠怠:危险
B.秦之乘胜役诸侯 役:控制
C.由灶上骚除骚:通“扫”,“骚除”,即“扫除”
D.诸侯复强,相聚约从从:通“纵”,合纵。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昔者秦穆公之霸
B.秦之乘胜役诸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其如是,孰能御之

下列选项都属于李斯的老鼠哲学(积极改变现状,出人头地)的一项是( )
①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②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
③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       ④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
⑤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对李斯“西入秦”原因的分析、阐述,最恰当、最全面的一项是(  )

A.李斯认为: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B.周室卑微,诸侯相兼;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C.“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弱”,而“秦王欲吞天下”,李斯想借说秦、助秦以求取功名富贵。
D.欲助秦“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以求名垂史册。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2)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
                                                                 
(3)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小小墓  (唐)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本诗最后四句(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加以分析。
2、试分析全诗是怎样刻画苏小小的形象的。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句默写
1、               ,悠悠我心。
2、                                             ,天下可运于掌。
3、不义而富且贵,                       
4、既窈窕以寻壑,                       
5、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雪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注:星新一(1926-1997),是日本第一本科幻小说杂志《宇宙尘》的创办者,他的以科幻作为主要题材的微型小说想像丰富,意味深长,以情节出人意表,语言自然生动著称。
请归纳说明老人谈论的语言是从哪几方面来写他们儿子活着的状态的。
本文是星新一的非科幻题材的一篇清新之作。请结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析本文想像丰富、意境悠远的特点
小说的情节发展是为主题服务的,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请就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作简要分析。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他可能会有许多种解”。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分析这篇小说可能有的多种主题。(8分)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篇名叫《千古醉翁亭》的文章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文以山丽,亭以文传,琅琊山的醉翁题,声名闻于遐迩,数百年荣誉不衰,文章魅力之大,直令后辈学人妒羡。醉翁亭和《醉翁亭记》是屹立在
人们心中的文化雕塑。”文中以简约而精辟的语言概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现象:某种自然景观与写它的作家、作品三位一体,相互渗透,相互彰显。
你能举出不少于4例类似的文化现象吗?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这句话?请用点评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要求:有观点,有论据,有分析。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余音未了”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
4、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