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陕西]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竹之始生,一寸之耳  萌:芽
B.而临事忽焉之丧:亡失
C.平居自视了然 了然:了不起的样子
D.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发函:打开信件

下列各句中,全都是作者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的一项是(  )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②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③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④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⑤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⑥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
C.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D.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汩汩,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词阅读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nuó):揉搓。
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字形和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霄 踯躅 (zhí zhú) 约(zhuó)舟子(biān)回眸一笑
B.轩冕绸缪(chóu miù) 马(róng)捣衣(zhēn)豆蔻词工
C.危樯迤逦(yǐ lǐ)麦 (jì)玉秋(diàn)列缺霹雳
D.祠堂 潺湲(chán yuán)石(jié) 玉头(shāo)云栈萦纡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发生时间提前,3年间增加5倍之多。对沿海地区的渔民而言,赤潮简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
B.赵桂敏对记者说,南开大学不想陷入人们所说的学校“掐尖”的竞赛里,而是希望回归自主招生的本义,让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考的补充而不是重复。
C.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低能耗、高污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的重点监管对象。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就是说,                      
①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  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③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    ④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
⑤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⑥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

A.①③⑥④⑤② B.⑥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④⑥②⑤ D.⑥①④③⑤②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乾坤日夜浮。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这句诗出自   的《                       》。作者又被后世誉为   
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山重叠金明灭,                  。这句诗出自      (作者)的代表作。
映阶碧草皆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景,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