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个真假信息 ① (A.鱼目混珠  B.鱼龙混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改变的信息传播格局。特别是在以即时通信、微bó、手机媒体兴起为标志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大大增强,信息传播成本和发布门槛大大降低。伴随着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关注就是经济,点击也有收益,于是,一些个人、组织甚至是媒体或唯利是图或 ② (A.别有用心  B.别出心裁),制造虚假信息,传播听危言。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时常大行其道,如“辐射盐”、“杞县钴泄漏”等,很容易地就引发了大众的群体性恐慌。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微bó (     )     (     )听
选择文段括号中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①、②两处。(填写字母)  (2分)
①处应填:_____         ②处应填:_____
解释字体加粗的词语“门槛”在语段中的意思。 (2分)
门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语句。 (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教材第四、五单元的要求,班里开展“背起行囊·采风民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7分)
老师决定周六带同学们徒步到校外采风,要求大家征得家长同意后再报名。假如你的父母有安全方面的顾虑,你将如何说服他们让你参加?写出要说的话。
采风回来后要开交流汇报会,请帮助科代表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
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主持人致结束语。
负责搜集上杭名胜古迹对联的同学不小心把几幅对联的下联弄乱了,请你利用对联知识,帮他们选出以下两幅上联分别对应的下联。(填字母) 

A.古寺一溪横 B.一溪萍水又相逢 C.三折烟波云外天 D.三尺地万里江山

①上杭罗星塔联,上联:一潭秋色水中月   下联:____
②上杭留香亭联,上联:半壁茅亭曾话别   下联:____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常识和课外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填序号):(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雪》则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D.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云南少数民族淳朴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请简要概述《名人传》中贝多芬苦难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写出你的阅读感受。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提示默写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百姓苦;______,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在中秋的明月下,人们思念远方的亲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联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中表现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释]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馔(zhuàn):饭食。 ③朕(zhèn):皇帝自称。 ④间(jiàn):秘密,暗中。 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
(1)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 (2)愈恭,礼愈至  (           )
(3)濂以实对 (              )        (4)善者与臣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选文有删改)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第3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第6段画线的部分,使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说明方法。 (2分)
根据文意,请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心中有一尊神
①那天,街上很冷,太阳淡淡地照着,薄得如纸,母亲引着8岁的我走过清冷的街道。我吸溜着鼻涕,拉着母亲的手,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烤白薯。烤白薯冒着缕缕热气,香味很有诱惑力地飘散到空气中。阳光,也仿佛染上了诱人的香味。
②我捏着烤白薯,看着里面黄亮亮的瓤儿,咬了一口,一种软乎乎的幸福直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中。那种香气,至今想起来,仿佛还荡漾在我的记忆里,缭绕不散。
③就在我张大嘴,准备再咬第二口时,一声乞讨声拽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回过头,是一个面黄肌瘦的讨饭女人站在我的旁边,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手里拉着个男孩。那男孩和我差不多大,瘦瘦的,一双眼睛却不小,圆圆地瞪着我的烤白薯,一个手指伸在嘴里,使劲地咂,好像他的手指比我的烤白薯还有味儿似的。
④女人看看自己孩子的馋样,又看看我手中的烤白薯,赔着笑脸道:“娃娃,把烤白薯给我孩子吃点好吗?他有大半天没吃东西了。”
⑤我当然不答应,忙缩回手,生怕一不小心,会被那母子俩抢去似的,嘴里还像个大人似的连连说:“没有了,就这点儿,没有了。”说着,用另一只手去推了那孩子一下。
⑥“小斌,咋恁没大没小?”母亲皱起了眉。
⑦“谁叫他们要吃我的烤白薯。”我不高兴地说。
⑧母亲说:“给一点儿吧,来,掰一点儿给弟弟。”母亲哄着,边把我手中的烤白薯拿过去,说是掰一点儿的,谁知一下子给那个孩子掰了一大半。
⑨那个小家伙接过烤白薯,仿佛饿了很久似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的都是我的香喷喷的烤白薯啊!我非常不高兴,把另一小半烤白薯一下扔在地上,低着头跑了。
⑩母亲捡起地上的烤白薯,吹吹上面的灰,递给那个小孩,拍拍他的头,笑笑,来寻我。我拐过街角,见没有人了,一下子躺在地上,死命地又蹬又哭:“我要我的烤白薯,我要我的烤白薯。”
母亲怎么哄我也哄不住,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说不定那两个人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呢。”
⑿一句话,让我立即停住了哭叫,睁大眼睛问:“他们是神仙?你咋知道?”
⒀母亲拉起我,拍掉我身上的灰土,背着向家里走去,边走边给我讲:“为弄清凡间的人谁的心肠好谁的心肠坏,天上的神仙经常下凡,故意装作可怜人,来试探人们的态度。好心人呢,神就赐福;坏心人,神就降罪。”
⒁一句话,把我吓了一跳,瞪大眼睛四处望。心悸之余,我深深地佩服起母亲的远见卓识来。我觉得母亲做得对极了,否则,这一次我一定是难逃神的惩罚了。
⒂这以后,再见到要饭的,或者疯子傻子,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也格外地尊敬他们。因为,他们中保不定哪个就是天上下来试探人心的神仙。
⒃渐渐地,习惯成自然。一直到如今,我仍然是这样,见了讨饭的或者可怜人,心里充满了同情,能帮上忙的,都尽量帮忙。
⒄多少年过去了,我早已知道那些“神”不过是拿来哄小孩子的,可仍然从心里感谢母亲。母亲不但让我的童年充满了烂漫离奇的故事,而且在我幼小的心里早早地就塑造了一尊神,这尊神叫          
(选文有删改)
通读全文,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意,在文章结尾横线处填上点明题旨的词语。
文中第⑾段说“母亲怎么哄我也哄不住,沉默了一会儿”,请用几句话把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结合语境,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作简要赏析。
看着里面黄亮亮的瓤儿,咬了一口,一种软乎乎的幸福直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中。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母亲”的印象。
你认为文中母亲用神仙的故事教育我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那目光令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情感,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写成议论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总的要求: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②不少于650字。
请以“________之乐”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