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山西]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 B.导电 C.燃烧 D.灭火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 B.检查气密性 C.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D.塞紧橡皮塞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天然气 B.液态氧 C.食醋 D.水泥砂浆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C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起世界关注,而“加碘食盐可防核辐射”的谬说则引起中国的抢盐风波。加碘食盐中所含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7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 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 / 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2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8 g B.18 g C.28 g D.30 g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另一种原子

A.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2个铵根离子      ,3个亚铁离子     ,硫酸根离子      
(2)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4)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5)若“”表示一个氧原子,则“”表示     ,“”表示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已知m1 g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2 g氧化镁(不考虑其它反应),m1   m2。小明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m2,其原因是                                                                        
(2)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可以使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迅速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馆共向地下钻孔约5000根钢筋水泥桩,其横梁、椽子、斜撑、柱子的“中国红”外衣选用的是铝板。
(1)钢和铝的共同点是      。A.都是单质      B.都是合金   C.都能导电
(2)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X, X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是                                       
(3)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美丽的“铜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主要精神,民生、环境与能源也能为新疆政府工作关注重点。
(1)石油、        、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是新疆的传统能源。要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新疆还应开发新能源,如:         、核能、地热能等。
(2)去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大量的原油浮于水面,造成近海海域生态严重破坏。在常温下,石油是一种难降解、       (填“难”或“易”)溶于水的混合物。
(3)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依据右图,请你写出获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5月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请分析上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化学式C24H38O4进行计算:①邻苯二甲酸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100克邻苯二甲酸酯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克(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写出该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3)请你再写出一条远离塑化剂的做法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仅由实验1就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②                          
(2)通过实验2可以进一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一旦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字母)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来源:2012届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