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河南]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该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问题:

①地的地理坐标及半球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45°N、40°W,西半球
B.45°S、40°W,西半球
C.45°N、40°E,东半球
D.45°S、40°E,东半球

②在①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地,面积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

A.1∶40000 B.1∶200000 C.1∶4000 D.1∶20000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是四个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读图完成问题

境内雨季最长和最短的分别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关于四个省级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南部地区有热带雨林景观和傣族风情
B.②省的苹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C.③省的稀土矿储量全国第一
D.④省与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问题。

图中七个省级行政单位中,省级行政中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内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5个

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岛屿示意图”,回答问题

该岛是我国重要的海盐基地之一,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晒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关于该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的第一大岛
B.樟脑的出口量世界第一
C.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D.降水量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多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地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能正确反映图中沿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A.发电 B.航运 C.防洪 D.灌溉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大致时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我国的伏旱天气发生在(     )

A.东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字母A位于   

A.四川 B.陕西
C.青海 D.甘肃

西气东输沿线跨越了我国

A.地势的三级阶梯
B.两种气候类型
C.四类干湿地区
D.四大工业地带

“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暖湿 D.干热

区域中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B.河谷地区光照充足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
D.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地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山西煤炭外运(图甲)和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图乙),回答题问题。

关于山西能源外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A、B、C三条铁路线分别是大秦线、焦作-兖州-日照线、神黄线
B、通过A线运出的煤炭只能保证京津塘地区的能源需求
C、可以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出电力
D、开发利用黄河巨大的水运价值,大力输出煤炭资源
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A.GPS和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③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热带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

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
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C.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
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2)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3)
(3)阿克苏的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汁多无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果胶品质十分优良。请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4)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1分
(5)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建国以来部分绿洲变成了荒漠,请从人为因素分析其成因。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分10分)

(1)A地的农业以                为主,其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B山脉的走向是                  走向。
(2)甲地地区粮食生产的商品率较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该地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3)乙地的地形区是              。甲乙两地最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4)丙地区发展工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完成

(1) 图中所示季节应为          。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2) 图中F、H两地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气温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太原所在省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4)从丹江口水库沿调水线路到石家庄,耕地类型有何变化?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